第七十二章 东北先遣队(1 / 2)

 时间转瞬即逝,距陈煊和徐若涵结婚,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陈煊也已经慢慢适应了生活中多了一个徐若涵,只是好些时候陈煊还是会很渣男的想起张幼薇。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送别东北先遣队的一个特殊日子,东北先遣队是一个一共280人的团队,他们之间由振华和几家东北商行合股开设东北矿业公司的经商管理团队、工程师、技术人员团队以及护卫队。

东北矿业股份公司是这次振华展销会来了几个商行,他们在奉天有自己开办的小矿场,但是由于基本上都是人工开采,所以效率很低,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和俄国的大量资本涌入东北开采矿产,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产量和成本就更不是这几家商行可以比拟的。

于是这几家商行都被冲击得没有了活路,这次听说上海的振华集团的展销会上会出现很多机器设备,于是有了来碰碰运气的想法,在和振华接触过后,有了和振华合作开矿的想法。

如今随着顾维钧在美国采购的机械设备陆续运到国内,振华也研制出一些机器设备进行补充,于是川沙钢铁厂逐渐投产,需要的原料也越来越多,光靠洋人提供原料不光贵,而且在量上还没有保障,于是陈煊便萌生了开矿业公司的想法。

本来在陈煊心里,是准备联合大生纱厂的张謇,再邀上几家有实力的商行,并购了马鞍山的几间小矿,成立马鞍山矿业公司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原来说的好好的张謇突然就变了脸,不光派出去接触的人回报毫无希望,陈煊还在蜜月期亲自跑了一趟海门,不曾想连张謇的面都没见着,陈煊无奈,只得回来了。

后来之后,恰巧东北的几家商行找上了振华,陈煊的计划也不能够再拖了,于是几家一拍即合,成立了东北矿业公司,几轮谈判下来,由振华出管理人才和机械设施,几家商行出矿藏地和办理在东北需要办的手续,再按各家的出资计算股份。

振华不光出了人才和机器,还另外追加了50万大洋的投资,拿到控股权,其间虞洽卿听说了这件事,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关键是他看到陈煊规划的产业,基本上就没有赔本的,于是经过洽谈,虞洽卿拿出12艘铁甲运输船外加50万大洋,股权占比23%,而振华占比31%,其他由4家东北商户分摊,振华控股。

一切谈妥之后,就要计划派出的人手了,于是经过多方衡量,决定由北方人李鲁庆负责整个项目,而之前他负责的南洋集团则交卸给白勋健,工程师由赵学初的徒弟卢志华带队,在英国学化工的周正旭暂时过去增援,等一切步入正轨再回振华研究总部,护卫队由孙宏业带领120人组成。

东北不像是上海,那里乱匪密布,清**和日俄两国**的势力交织在一起,所以振华也尽最大的努力派出精兵强将,不过振华也不是一点有利的地方都没有,首先合作的四个商家在当地都有不小的势力,而自从开始闯关东之后,大量的河北山东人涌入东北逃荒,孙志恒孙宏业和李鲁庆就有不少的亲戚朋友逃到了关外,况且还有虞洽卿的庞大影响力。

既然决定要开始经营东北,陈煊的胃口就不仅仅是一间矿业公司了,孙宏业带去的120人在护卫队经过了一年多的培训,蒋方震又时不时的偷偷带他们进入江苏山东剿匪,这下理论有了,也算是经过一些实战了。

陈煊的计划是孙宏业虽然负责整个护卫队工作,但是他只留50人在矿业公司,其他70人将分做10人小队7个,散入整个东北大地,这7个小队的小队长在东北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人脉关系,陈煊将给每个小队配备不下于200支步枪,30支手枪和一挺马克沁机枪,无线电台外加每个小队10万大洋。

这些小队进入东北的任务,或是从军,或是当匪,反正只要能不断壮大队伍的事情都可以做,要求只有一个,不允许做伤天害理的事情,至于对日本和俄国这种侵略者,规则就不在其中了。

这些小队散出去后,尽量避免和振华接触,更不能暴露和振华的关系,同时复兴党也会在东北提供信息和物资增援。

另外这些小队还负责发掘人才,不管是军事还是其他什么方面的,振华一直没有放松过对人才的培养和招募,小队的队伍扩大以后,护卫队总部也会定期和不定期的要求中队长以上的领导人来上海进行培训教育,同时各个小队的领导人也必须是复兴党成员,尽最大的努力避免失控。

振华的工作如今已不再需要陈煊操太多的心了,一年多的人才培养和招募,使得振华成为了这个时代人才最多的集团公司,为了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发展,振华不光是自己培养,还挑选出部分优秀的人才送到欧美去针对性的学习科技文化,甚至不惜招揽洋人来为振华工作,同时也开办了不少小学和中学,实现了他在振华起步时候的承诺——关注国民教育,这也使得振华在民间和官方都取得了巨大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