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小小的失望(1 / 2)

 虞成献和郭敏汝所言非虚。

而且如今在广州城内如这二人的情况的人,足以成百上千计。

要是放大到整个广东呢,放大到整个大明呢。

那基数之大,足可让刘延拓想想都觉得可怕。

这些考不上科举的人,可都是宝贝啊。

当然这种考不上科举的肯定有那种滥竽充数,能力欠佳的人。

但是不排除也有大才能的人吧。

而这不正是刘延拓的人才库吗。

如今刘延拓所遇到的问题是。

自己培养的人才没有。

山民之中或许有大才,刘延拓也让各里长在做事的时候多多留意举荐。

然而目前还没有真正的人才出现。

有的要么是如里长们一样中规中矩,按部就班。

要么就是做一个掌柜,账房先生,商行,钱庄和股票交易所店伙计和刘延拓自创的经理人一类的人才。

这些人也只是刘延拓暂时放在这些位置上的。

只能说是刚刚合用,能够一用而已。

要想让他们更进一步,那是难为他们了。

而孩童还太小,怎么也得十几二十多年才能用上吧。

最少的也得几年光景吧。

所以如今也只能够从大明内部发掘一些人才来顶一段时间。

毕竟刘延拓已经开始在台湾立足。

以后向吕宋,南洋,西洋,东洋,美洲等地进军。

这管理,治理的人才所需要的简直就是海量。

而人才也是限制刘延拓更进一步的关键。

更别说刘延拓不仅缺管理,治理人才。

出谋划策的军师也缺。

而这那才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

……

……

“拜见建德兄”

虞成献和郭敏汝二人被引入后堂后,向刘延拓拜道。

“二位学兄坐吧”

刘延拓挥了挥手,二人一拜后,在一边坐下。

“我有一事不明,还请二位学兄能够解惑”

刘延拓见二人坐下后,便问道。

“建德兄请说”

虞成献拜道。

“观二位学兄的过往,虽早得童生,然确连秀才也未考中,后便屡屡参加乡试而不中,如此为何不横下一条心,考一秀才,如此也可解家中燃眉之急啊”

刘延拓问道。

“不瞒建德兄,我等家中一无土地,二无门路,就算考中秀才,也不能改变家中现实,故而我等才选择考取举人,如此我等才能有机会继续考取进士入仕”

郭敏汝向刘延拓拜道。

刘延拓听后,点了点头。

看来这两人一心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啊。

也不知道其能力如何。

刘延拓心中想了想。

“我到愿意相助,只不过我不知该如何相助你等,而且我对你等才学品行不慎了解,又让我如何相助乎”

刘延拓问道。

“建德兄不必担心,我二人也非无理取闹之辈,我等只需建德兄建德兄借我等些许银钱,待我等考取举子后,必然相还,且我二人才学虽比不了建德兄,然也非泛泛,还请建德兄放心”

虞成献也拜道。

待虞成献说完,刘延拓一听心下一紧。

这怎么说着说着,就开始借钱了啊。

忽然刘延拓觉得事有不妥。

细细想了想。

这二人虽然受累家庭,然要是真有真才实学,也不至于几次都没有考过吧。

而且就算真考不过。

以其能够考一二等的成绩。

努努力,考一秀才问题不大吧。

为何要报着乡试,死磕。

在想了想二人的言语。

忽然刘延拓觉得自己昨日的想法简直是可笑。

科举虽然有不公。

八股取士虽然有其不妥处。

然而在这个时代,科举已经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入仕途径了。

至少真正聪明,有才干的人大概率是不会被淘汰的。

而且科举也给了大量如虞成献,郭敏汝这样平民百姓参加科考的机会。

就算不是秀才,也能参加科举。

而且刘延拓想着想着,忽然想起了一些事。

明朝之中想当官除去科举外,还有其他途径。

其一是举荐,推举。

如如今当朝内阁中赫赫有名的三杨之一的杨寓,杨士奇,就是靠人推荐。

另一个途径那就是捐官。

也就是花钱买官。

不过这大多是一些散官。

如此看来,这二人借钱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当然这之前如今这个时代的大明。

要是到了中后期,想参加乡试,就必须要秀才起步。

否则便没有机会。

原本刘延拓还在考虑要不要帮助这两个人。

如今看来还是算了吧。

“二位学兄为何要借钱”

刘延拓淡淡的问道。

“建德兄别误会,我等只是希望建德兄能够助我等一臂之力,只要建德兄能够相助,他日我等必有重谢,绝不失今日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