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找靠山(2 / 2)

相处了这么久,李纲深知李承乾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既然说出了这个问题,一定是有了解决的办法。

李承乾嘿嘿一笑,还了一礼,然后在两位老先生好奇的目光中开了口:“不如,咱们吧崇文馆给并进去,再面向朝堂再招一次生,如何?”

两位只是稍加思索就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虞世南笑道:“你的意思是,要借助朝堂里那些新贵族的力量?”

李纲也点了点头。

这样一来,或许还真的就不惧名门大族的打击,或者说,名门大族就该不敢打击学院了。

九品中正制是大唐的关键制度,再次基础上,还有贵族制度。有爵位,和没爵位,堪称一在青天一在地。而开国以来受封拥有爵位的,特别是地位稳固的国公一类,就算家中人口少,也具备了形成大家族的基本条件。正因为如此,可以把他们看做是小家族、大家族的雏形。

五姓七望并没有爵位,维持着他们超然地位的,就是学问、土地,和所谓的纯正血统。没有正式爵位的他们,也只有靠着外嫁女儿,拉拢一些有爵位的女婿支持自己。房玄龄,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读书人,五姓七望虽然拥有超然的地位,还很有钱,但他们也没有得罪所有新兴贵族的胆子。用不着多少,只要崇文馆里面读书的这些人作为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学院就有了绝对稳固的靠山。这个靠山的质量,某种意义上甚至能超过皇帝。

毕竟,五姓有胆量对抗皇帝,却没胆量得罪大量贵族。

想清楚这一点的李纲笑呵呵的夸赞李承乾:“还算不错,想到了重中之重的一点。能想到这个,说明你对人情世故已经看得很开了。若不是舍不得你东宫的伙食,现在让你出师,都没问题。”

李承乾赶紧说:“您这说的什么话,弟子这才哪到哪,还指望您多多指点呢。”

伸手拍拍李承乾的肩膀,李纲自是哈哈大笑。

-立政殿

蝗灾过后,各地的灾情报告,依旧是重中之重。红翎急使自创立以来,还是第一次被赶得想驴子一般在关中大地四处奔驰。

如今最忙的就是户部和兵部,陇右连续两年大熟,但单单这一地的粮食,难以让人放心,还是需要在山南道、河东道和河南道就近调集一些粮食过来才好。除了调粮外,还有关中百姓的游走报告。朝廷无论如何也得对各个州府流动的人口有个了解。

至于兵部,则是为东突厥和梁国的事情头疼。

戏是不能演的太久的,所以现在几乎已经可以证实颉利和突利确实打了起来,打的还很凶。

但鹬蚌相争,大唐君主这个船上渔翁,却对二者附近的小鱼苗产生了兴趣。

梁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