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整军备战 10929字(1 / 2)

 第十六章整军备战

未央宫。天子刘协静静坐在御座上,下面百官分列两旁。负责赞唱的小黄门尖锐清亮的嗓音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话音刚落,后排的守尚书令李儒快步出班跪倒,道:“臣有事启奏。”刘协点点头,道:“讲。”我眯着眼看着这个稚嫩的少年,他正襟危坐,竟然别有一股威严尊贵的气势,心中不由一阵不舒服。

李儒站起身来,开始了长篇演讲:“太尉吕公英明神武,睿智果决,率王师讨不从,平定京东,剪除孙坚,降服袁术,劳苦功高,使朝廷威信重布于天下……”口水四溅,把我的功劳足足说了半个时辰,早朝的百官被他弄得暗打哈欠,昏昏欲睡,刘协瞪着乌黑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他,脸上露出难以隐藏的不悦。李儒若无所觉,又论述了半天,才意犹未尽地转到结论:“臣以为朝廷应封吕公为大司马大将军,如汉武卫霍故事,以慰天下之望。”不等其他人说话,赵谦也嗖地跳出来,大声道:“臣赞同李尚书令所言。吕公功高,应就大司马大将军之职,位在三公之上。”

刘协道:“其他爱卿有什么意见吗?”殷切地目光扫视着百官。李儒已经跟他沟通过了,诏书都已经准备好。但他心中自然十分不愿。所以现在希望通过百官的反对来对抗我。

我轻轻咳嗽一声。声音不大,但整个大殿清清楚楚。百官接触到我望过去的森然目光,都垂首不语。

突然一个声音道:“臣有话要讲。”百官一齐望过去,看是哪个出头鸟。那人五绺长须,面貌清癯,正是尚书仆射蔡邕。刘协小小的脸蛋上满是欢喜,叫道:“蔡爱卿尽管讲来。”蔡邕昂然出列,正气凛然地道:“臣以为吕公功绩虽大,但尚不及卫青、霍光,大司马大将军之职废弃已久,不宜再复。”见有人打头,百官顿时胆壮起来。长须飘飘的太常马日磾出班跪倒,委婉地指出我年纪太轻,资格不够。少府韩融是个白发皤然的糟老头子,说话更是十分不客气,认为我出身太低,无法出任如此贵重职位。其他如颖川名士太仆荀悦,因卢植不听征辟而就任卫尉的崔烈,刚直有能的光禄勋淳于嘉虽然都长篇大论,词义艰深,但也微微表露出反对之意。司空种拂,代替王允的新任大司农鲁馗,廷尉杨瓒三人低眉顺目,没有说话。

我也不言语,耐心等着这些看不清形势的腐儒表演完毕,昂然出列,向刘协拱拱手,霍然转过身来,面对满朝文武,冷冷道:“我的功劳不大?若不是我,董卓还在这儿荼毒朝廷、妻略公主,你们随时都能成为他刀下之鬼!我诛董卓,为朝廷执政,可曾妄杀过一人?若不是我,西凉残兵将攻入京城,杀尽百官,为董卓报仇,诸公将如之奈何?若不是我,袁术、孙坚将继续割据不臣。功劳大不大,不是你们说了算,而应由天下百姓来评说,应由三军将士来判断!”大殿中值守的虎贲卫士在魏续的带领下一齐向前踏了一步,杀气腾腾。魏续喝道:“谁敢抹煞吕公大功,我等不服!”众虎贲齐呼:“我等不服!”声震屋瓦。

刘协和百官无不失色。这两个月时间,魏续早在我的授意下将虎贲全换成我从并州带来的嫡系人马。朝廷关于虎贲必须是六郡良家子之类的规定在这个非常时期只是一纸空文。

赵谦遂再次请刘协任命我为大司马大将军。刘协脸色苍白,软绵绵地点点头。满朝百官再没有一个人敢说话,真正无惧的忠臣早被董卓杀干净了。现在的这些家伙都是欺软怕硬,看到我如此强势,心中抱着明哲保身、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念头,一时都变成了闷葫芦。

李儒遂通过小黄门奉上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刘协拿起御案上的大印,看也不看诏书内容,无力地盖下,交给小黄门。小黄门接过诏书,大声朗读道:“太尉、温侯吕布功勋卓著……其以吕布为大司马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尚书事如故。钦此。”这样我就不但从事实上而且从名义上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我躬身道:“谢万岁隆恩。”赵谦、李儒带头跪倒,叫道:“万岁英明。”百官只得跟在后面跪倒,叫道:“万岁英明。”

无事退朝,小黄门拥着刘协向内宫走去,魏续的虎贲也分出几人护卫。赵谦等亲附我以及我提拔起来的几个官员都围拢过来,向我道贺。我微笑道:“这都是圣天子英明,大汉之福啊。”

当日我再次召集李儒、钟繇、荀攸、贾诩、陈群、王粲等人,商议我拟定的军政蓝图。我将大将军府的属官架构、连横、整军、求贤、考核、农事、商业、军械、宫室等几件大事一一道来,并点出我对这些事情的考虑。众人听了这个蓝图,都耸然动容,对我刮目相看。武将出身,却能够综观军政大局,且其中兼具奇思妙想,确实不凡。

在我鼓励下,大家一一发言,献计献策。一会儿功夫我的蓝图就千疮百孔。

改革大将军府属官是否违背祖制?军队整编势必造成暂时性骚乱,在如此时机是否妥当?建立集贤、讲武两馆,汇集人才,费用不小,能否负担?若单凭武勇过人就可以进讲武馆,那么可能贩夫走卒也任军官,是否与祖制不合?目前官员都缺银少俸,一旦严加考核,是否会人心动荡,弃官而去?奇技淫巧,圣人不取,纤末小事,是否需要如此看重?圣人重本抑末,如果过于看重商业,将会使人心狡诈,无法统治。

这些问题提的有些很有道理,有些则有些迂腐,我只得像那次与荀攸深谈一样,再从头把道理讲一遍,幸好这次有荀攸辅助讲解,还算顺利。

既然大政定下来,下面就该具体措施了。我们逐个讨论,由才思敏捷、文笔优美的王粲负责记录。

连横,由于有了贾诩深思的底子,比较顺利,很快通过,对天下十几股势力都制定了应对方针。求贤,在我的授意下,大家对如何进行考试、考哪些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最后制定出求贤诏以及大将军求贤令,后者专门阐述毛遂自荐内容。官员考核,最终决定减少影响,缩小范围,考核对象朝官为九卿之下、外官为县令级别;考核人和旁听者的范围也缩小。农事,乃国之大事,要加紧整修关中平原的水利设施,制造农具,同时屯田要在更大范围内实行。商业要慎行,但盐铁专卖必须严格控制,若有不从者,可以军队平定。宫室整修不必投入太多,主要是高庙祭祀等弄好就行。军械可以从军中和民间集中一批能工巧匠或者退伍但不愿种地的老兵,进行研究。

关于大将军府的属官架构,因为涉及到自己的地位,大家讨论比较激烈,又由于大都是文官,普遍认为军机掾和兵部掾都可以放在长史下面,没有必要独立出来。因为太尉的属官自古就是这样。这个架构乃是我参考了以后的封建制度最发达的隋唐制定的六部制而勾画出来的,当然不能任由他们乱改,道:“我意已决,大家不必说了。”

属官任命我心中早已有数,遂宣布结果,令众人不得议论。以李儒为长史,钟繇为副;吏部掾毛玠,户部掾王粲,农部掾张既,工部掾郑泰,刑部掾陈群。以荀攸为参军,贾诩为副;军机掾法正,兵部掾杜袭。刚回京听到毛玠把扶风人法正给我搜罗到手时,我简直欢喜得不知怎么是好,史称“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乃一代奇才。毛玠表他为左冯翊万年县令,我怕法正心存不满,立即命征召到太尉府为掾属。但由于大家跟他接触还少,还未了解他的才干,为免得给大家留下我凭个人好恶取人的不好印象,这次定计并未请他来。

最后讨论的军制改革内容。我将天下军队分为三类。第一,禁卫。执金吾的缇骑营和光禄勋手下虎贲中郎将的虎贲武士,归大将军统领。若我不在京,则受兵部掾节制。第二,内兵。在长安外屯精锐三千,拱卫京都,归大将军统领,若我不在京,则由参军节制。第三,外兵。目前暂设无当、骁骑、貔貅三军,每军八千人左右。各军统帅直接向我报告。除我之外任何人无权指挥,除非获得我的授权。

军队编制采取“三三制”原则。“三三制”并非对数目的具体规定,其内涵是:一支部队受领任务后,应能在一个主要方向和一个次要方向上展开,并保留一个预备队。军队单位为军、营、曲、屯、队、什。什是最小编制单位,曲为最小独立战斗单位。以无当军为例,设三个战斗营,一个辎重曲,一个侦骑屯,一个军法队。营(曲)如果出去独立作战,除了自己的三个战斗曲(屯),也各自配备一个辎重屯(队)、一个侦骑(队)什。军队满编为:什30人,队90人(30×3),屯270(90×3),曲810人(270×3),营2430(810×3)。全军8460人(2430×3+810+270+90)。辎重曲、侦骑屯和军法队归军的长官直接统领,如果营(曲)独立出去作战,则由军的长官把辎重营和侦骑屯分配下去,全权归营(曲)长官指挥。

所有军、营、曲、屯、队长官都由兵部掾考核任命。曲以上军官报大将军亲自酌定。军法队长官也由大将军亲定。

军事上采取参谋制,作战计划由军机掾制定,调动由大司马下发虎符,各军长官只负责战斗。

开头李儒、荀攸、贾诩只知道我要对军队进行整编,现在听了我的详细的解说,不由目瞪口呆。荀攸低头沉思,手指轻轻敲打着膝盖;李儒眼睛滴溜乱转,盯着屋顶发呆;贾诩眼睛半开半闭,状若悟道,又若打瞌睡。其他人对军事也有了解,都是表情不一。片刻后,贾诩突然睁开眼睛。我道:“文和有何心得?”

贾诩道:“计划、调动、战斗进行分割、使各司其职,诚然是奇计,便于集合所有谋士,制定万无一失的战略,使任何一支军队都成为敌人不得不防的猛如虎豹、狡如狐狸的雄兵。敌人疲于奔命,我则运筹帷幄,战役越大,优势越在我这边。”说到这里微微一顿。我道:“你就说但是吧。”众人哑然失笑中,贾诩道:“但是——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岂能一一预料,万一其中某个环节失误;军队长官素质有高有低,万一某支军队出错,我们严丝合缝的战略就变成漏洞百出,而又规定军队严格按照作战计划,不许临阵决机。如此指挥僵化的军队,必败矣!”

我大为沮丧,现代军队的参谋制怎么就不行呢?不是很多回到古代的主角都是这么干的吗?而且都横扫六合、虎视天下的。我将疑惑的目光投向荀攸。荀攸道:“文和所言极是。所谓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计不可设,设则不中,讲的就是一个临阵决断、因势制宜问题。这也是为何对帅要求如此之高的原因。主公,您这制度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军机掾要随时掌控战场动态,并将作战计划及时传递给军队统帅。侦骑骑快马一日一夜行五百里已是极限,以我军实际情况来看,长安距离许县近千里,侦骑收集战场动态至少一日,侦骑路上需一日一夜,军机掾作出战略调整需半日,侦骑将计划传递到统帅手中需一日一夜,总的加起来最快也要三四日。而我军与敌军短兵相接,一日甚至半日迟疑、停顿,就是灭顶之灾。所以,这项制度实在难行。还望主公三思。”听了荀攸的评点,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没有造出可以迅速传递军情和计划的电话和电报啊。很无奈,这两样的东西我是造不出来的。所以这项政策只能胎死腹中。

为对参谋制进行变通,并借鉴我军派遣政委进行思想工作的经验,我又提出在军中多配备几名参军事人员。他们除了提出作战计划,供主帅决断外,临时还负担着对军官和士兵进行教育的任务。对这点陈群等人不同意,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旦士兵懂得知识将很难控制,他们就是打仗的机器,不需要有思想有智慧。我点头表示陈群的观点很有道理,但着重指出参军事主要向他们教育服从命令、战斗技巧等,不涉及其他;一个既有勇力又有头脑的士兵比一个莽夫要有用的多。而且我选拔军官不看出身,只看军功,一个莽夫杀敌极多,结果当了军官,这对他带领的这支队伍来说很不安全。

经过讨论和修改,众人最终基本认同我对军事的改革。最后,李儒建议我征求一下统兵大将的意见,他们是改革的执行者、利益相关者,必须充分与之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我深以为然。

考虑到我一般是亲临战场,所以我准备建立一支数量不多但骁勇忠诚的精兵,归我直接统辖。非常时刻,牢牢抓在手里的军队是最可靠的保障。这支精兵数量一千,人人要精通弓马,兼能步战,骑骏马,提长矟,挎硬弓,披铁甲,号为“赤菟营”。菟者,虎也。亲卫则选武功精强、飞檐走壁的勇士担任,数量一百,号为“赤卫队”。众人对此无异议。

一系列诏书发出后。天下豪杰纷纷上表向朝廷表示殷切之意。当然这只是表面归顺,钱粮贡品大都是不交的。只有两三个人有诚意。其中幽州牧刘虞最为忠心朝廷。董卓将天子从洛阳迁到长安,他就感叹道:“贼臣作乱,朝廷播荡,四海俄然,莫有固志。我身为皇室遗老,怎能与其他人同流合污呢?现在想奉使者到长安致意,表达我为臣效忠之心,但到哪儿去找能够完成这件事的壮士呢?”众人都说右北平人田畴虽然年少,但才武绝世,可担大任。二十二岁的田畴便对刘虞说:“现在道路阻绝,寇虏纵横,如果大张旗鼓地前往京师,恐怕太过招摇。我希望偷偷前去。”刘虞答应了他。田畴就在自家家族中挑选了二十名勇士,都骑马,从西关出塞,绕过北山,直奔并州的朔方郡,辗转万里,终于到达了长安。我见到田畴大喜,殷切接待他,然后陪他觐见天子。田畴看到我对刘协执礼恭敬,用度丰盛,也很欢喜,向皇帝表达刘虞向往朝廷的心意。刘协对刘虞期望是很高的,一直期盼他能来京师勤王,但由于我在旁边,也不敢多说,只是狠狠地夸奖刘虞一番,对田畴也大加勉励。田畴见年幼的天子如此和蔼聪慧,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振奋。我很快将田畴接待到大将军府住下,与他竟夕交谈,希望他能前来助我。田畴没有答应,表示自己要先回到幽州复命以后再谈。我心中叹息,遂修书让他带给刘虞,提醒他小心公孙瓒。

徐州刺史陶谦不管怎样,表面上还是做足功夫的,送给朝廷五百匹珍贵的战马。扬州刺史陈温送良米五千斛,也值得嘉奖。

南阳袁术、冀州袁绍、荆州刘表、交州士燮、河内张杨、河东王邑都陆续上书称臣。幽州公孙瓒称臣,并上书诬陷刘虞不忠于朝廷,在自己攻剿黄巾贼时故意拖自己后腿;还表示朝廷无故剥夺自己属下田楷青州刺史之职位不合适,自己无法奉命。盘踞冀州诸山谷间的黑山贼张燕其实在灵帝时曾经在名义上向朝廷投降,封为平难中郎将,他也上书称臣。

益州刘焉见我大败孙坚,朝廷日盛,失望吐血,卧病在床,没有上书;辽东公孙度也没有上书。并州残破,为白波军以及匈奴、鲜卑等占领,没有州刺史,就算北方有些郡掌握在原太守手中,但兵荒马乱,盗贼横行,诏令无法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