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陆来人(2 / 2)

地铁一交付运行就获得如此成功,让安布雷拉一帮高层是喜出望外,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看来要不了两年,就能收回建设成本。

同样高兴的还有那些银行们,当初贷款给香港地铁公司,汇丰、渣打和绿盛可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如果地铁项目失败。等待他们的只有辞职一条路可走。

虽然能够把铁路公司给强行收回,但这么一个巨亏的企业又有谁会来接盘?现在好了,观塘至石硖尾段路线的火爆,让那些银行家全都松了一口气,接着就是巨大的兴奋,他们都纷纷调高了香港铁路公司的信用等级,接着就是积极找上门来,问,第二天地铁线什么时候开建,还需不需要贷款。利息方面好说。

林文聪好不容易把这些吸血鬼给打发走,就给凌世哲打了电话,“董事长,苍蝇都赶跑了。”

“嗯。绿盛的韩总还在你那里吗?”凌世哲在电话里问道。

林文聪看了韩刚一眼,说道:“在,要他接电话吗?”

“不用了,你告诉他,第二天地铁线不会这么快开工,要等工程师把线路全部考察完之后。拿出具体的施工方案,没有两年以上的时间是不行的,叫他安心等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这时韩刚走到话筒前,说道:“董事长,我明白的,地铁线路刚刚开始运营,成本都还没收回来呢,这个时候就急急忙忙的开工第二条线,我们纯粹是在为汇丰和渣打他们做嫁衣。”

凌世哲在电话那头满意的一笑,说道:“明白这个道理就好,记住,第二条地铁线是香港的荃湾线,从荃湾至中环段,相关的路线考察和施工方案从现在就要开始做起,什么时候开工,得我们说了算,可不能由那帮银行家说了算。”

“是!”林文聪条件反射的一个立正,然后又小声的对着电话说道:“不过董事长,现有的二十五列客车,根本就应付不过来,你看是不是在给我们增加点列?”

一列客车有六两车厢,二十五列客车,总数就是135辆车厢,这么多车厢仅仅是一条线都应付不过来,但想起后世香港总长261公里的线路,就拥有1863个车厢保有量,也就释然了。

于是对电话另一头的林文聪说道:“需要多少客车去找那瓦利吧,他是负责车辆制造的,以后这种事情不需要向我请示,你是铁路公司的CEO,公司需要多少车辆,你心里应该有数,车辆不够就找那瓦利。”

“另外,观塘线虽然很火,但还没有把他的客运量彻底发挥出来,线路还要继续拓展,观塘站继续向东一直要到调景岭,西边呢要向南,经太子、旺角,最终到油麻地明白吗?”

“这……BOSS,到油麻地我还能理解,毕竟那里都已经开始在开发了,很快就会成为新的繁华区。可调景岭……那里也太荒凉了吧。”

这个时候的调景岭还没有开发,只有一条简易的公里通向那里,每天还只有一班公交车,地理位置非常的偏僻,历史上它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开发的,但现在这个时空历史已经被改变了。

自动麦理浩上任以来,大力发展香港的高科技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就划定了将军澳、新界、沙田区三个高新开发区,如果再算上观塘和南丫岛,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就拥有了五个工业区,这在香港历史上是从来没有个的事情。

七十年代的香港虽然繁荣,但也集中在香港本岛的中环一片地方,连九龙这个后世的繁华之地,在这个时候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城乡结合部,其他地方更不用说了,完全是农村乡下。

麦理浩把将军澳、新界、沙田列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带来得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这些原本还是乡下的农村地区,比历史上提前了十多年就开始了开发,如今那里的环境已是模样大变,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到处都是工厂,很多很多的配套商业服务中心。

总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成功,让麦理浩不管是在香港民间还是在英国上层,都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但是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原因,就在北方。十年动乱,从大陆来了很多的逃港者,这么多人聚集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很快,香港原先的地就不够用了。

于是有人上书,建议把那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给取消,把他们变成商业用地,用来安置逃港者。不用脑子想,都知道能提出这条建议的是地产开发商的代言人。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麦理浩最大的政绩,怎么可能会取消呢?因此想都没想就否决了。

但这么多人要安置,怎么办?于是麦理浩想到了香港还没有开发的其他地区,调景岭就在这次的开发计划里。

就是因为知道这些内幕,凌世哲才敢让林文聪把线路修到那里,否则他吃多了才会把线路给修到调景岭。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林文聪也就只能按照凌世哲吩咐照办,不过在通红结束时,他说道:“对了,董事长还有个事情,中铁一局的局长想见一见你,你看……”

凌世哲想了想,说道:“好的,让他来吧。”

该来的始终都要来,逃是逃不了的,在香港这片这地方,不管你怎么绕,都绕不过大陆。

香港人吃的水是大陆过来的,当然还有海水淡化这条线,禽蛋、冷鲜食品和蔬菜也是从大陆送过来的,而且还是每天三趟。所以说,香港人的生活,香港人现在的一切都离不开大陆。

避,始终不是解决事情的办法,只有正面面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