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来自北方的订单(2 / 2)

“你们在50年代就与中国大陆有生意上往来?能给我说说吗?”凌世哲被那瓦利的话震惊了,顾不得其他,想急切的知道原委。

“好吧,我也知道不是很多,”那瓦利解释道:“我只知道庞巴迪公司与中国的第一次合作是在1954年,当时庞巴迪的领导者是joseph-armandbombardier先生,当时庞巴迪的铁路部门刚刚成立不久,急需开拓业务,joseph-armandbombardier为了推销列车走访了世界上许多地方,由于我们是列车的初入者,加上我们的列车生产技术跟其他公司比起来要落后很多。因此没有一家铁路运营公司愿意购买庞巴迪的列车。

joseph-armandbombardier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打道回府,那个时候的国际交通主要是坐船。途径香港的时候,joseph-armandbombardier却意外的跟大陆联系上了。于是我们就开始了生意上的合作。”

那瓦利幽幽的说道,脸上充满了还念;“那是庞巴迪最辉煌的时刻,也是庞巴迪列车部门成立以来接到的最大也是唯一的一笔超级大单,3000辆的冷藏车、动力车、客车和餐车。凭着这笔单子就够我们五年忙活得了,而且这笔单子完成了,还有一笔更大的单子。

可惜这样的好事没有持续多久,美国就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封锁,我们有近一半的列车被存放在了仓库里,无法交付给对方。庞巴迪因此受到了重创。没多久庞巴迪就开始走下坡路,再也没有起色,一直到被你收购。”

凌世哲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怪不得后世的庞巴迪在大陆这么吃得开,光是列车合资工厂就在中国建了三个,而且还在大陆建了座大型的支线飞机总装厂,以及一座超大型的飞机零配件工厂,弄了半天原来根子在这呢。

一直以为庞巴迪之所以在中国这么吃得开,是因为他们的公关做得好。现在看来也不全是,主要还是他们在50年代与中国大陆的这段特殊的历史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根据前世的记忆,凌世哲知道那瓦利有一个地方没有说对,或者是他故意说错。那就是抗美援朝战争发生的时间是在1950年。从哪个时候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中国进行了全面的封锁,而不是过后才开始封锁的。当时大陆唯一对外的窗口只有香港。

很多香港人靠着跟大陆走私赚钱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比如香港的霍家。作为西方企业的庞巴迪。在这个时候居然敢跟大陆做生意,是要冒着巨大风险的。也许就是那段特殊时期的经历,才奠定了庞巴迪后世在国内的特殊的地位吧。

凌世哲微微叹了口气,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些年来自己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开两岸的政治冲突,没想到绕来绕去又回到了原点。

时间过得真快啊,重生到这个时空转眼间就13年了,想想刚来到香港时候,自己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非常的陌生,当时政治离自己是多么的遥远……

76年,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最不平静的一年,1月8日——**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逝世。接着全国各大城市的群众,纷纷自发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

7月6日,朱德逝世;9月9日**逝世;十月“四人帮”倒台,接下着改革开放,拉开了中国由落后走向富强的波澜壮阔之路。

凌世哲以前从是想着如何避开两岸的政治漩涡,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如何跟大陆打交道,而今天那瓦利的一席话,让凌世哲明白,自己其实从一开始就与北方打着交道。

林文聪是大陆过来的,王海华教授是香港典型的左派人物,林文聪的舅舅陶成安,凌世哲百分百的肯定,他一定是中/共派到香港的地下党员。就连凌家的大管家陶老爷子、英义社的韩老三,以及他的枕边人赵晓芸,凌世哲都有怀疑。

不然得话,李莉一跟华润公司联系,对方为什么这么痛苦得答应向安布雷拉公司提供青霉素呢?价格还是这么的便宜,大陆不可能不知道青霉素在欧美市场的价格,虽然大陆也有得赚,但怎么也不可能这么便宜的价格供应给他。

负责与华润公司联系的不是别人,正是韩老三,也是他窜着李莉与对方做交易的,这也让凌世哲对韩老三产生了警惕。

如果没有中国飞行器航空工业公司横在那里,自己与大陆打交道也就打了,反正台当局也拿凌世哲没有办法,可偏偏他还承担着为当局研制战机的任务,当初收购庞巴迪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在内。

现在那瓦利他们居然还跟那边有联系,这让凌世哲有一股进退维谷的赶脚,到底自己要不要跟他们做生意呢,如果现在是九十年代,凌世哲不会这么苦恼,因为那个时候小蒋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两岸关系也已经破冰,民间正常的商业往来也有几年了,甚至有的台商在八十年代初期,就悄悄的在深市投资建厂了,可偏偏现在是70年代,他凌世哲的名头又太大,一举一动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到底要不要现在就跟北方打交道呢?凌世哲站在车窗边想了良久,问道:“这客车他们要买多少辆?”(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