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魏国实际上,应该和晋朝有一个缓冲!”冉明很有深意的道:“桓温是一个有野心,有魄力的雄主。作为屏障,这是最好的人选!晋国虽然有权臣捉衬,不过,晋朝占据着天下间最繁华的荆、徐、扬、江、交、湘、广等地下辖民众过千万,远比我们魏国强大。而且数十年,一直坐看天下战乱不止。一旦让晋朝腾出手来,我们魏国则危矣,就算退一步讲,我们汉人又要灭临自相残杀!”
冉闵道:“可是司马氏占据着天下大义之名!”
冉明道:“大义,司马氏是如何得到这天下的,父皇比谁都清楚,司马氏占据着国柞,数十年毫无作为,天下本是有能者居之,我们冉氏,做得会比司马氏更好。父皇难道不想让天下所有的百姓,有衣可穿,有饭可食,有田可种,有安全的依靠吗?民心既大义。只要满足百姓的这些寻求,我们大魏就是铁打的江山,万年不变!”
冉明拥有的是后世的灵魂,信奉的拳头主义。
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就你是天下的正统,也是大义所在。对于晋朝的态度,冉明从来没有放在心上。
晋朝说穿了就是一个样子很唬人的巨人,实际上早已腐朽不堪。而且更让冉明不爽的是,晋朝朝廷彻底就是一个摆设,东晋从318年立国开始受到大将权臣裹挟,晋元帝被王敦逼死,晋废帝司马奕被桓温废立,桓玄强迫晋安帝禅让,刘裕废杀晋安帝、晋恭帝,东晋103年的王朝世系中,权臣控制的时间五十九年,占到近六成。
所以,晋主虽有南面之尊,实际上形同汉献帝、魏少帝。
对于这样一个王朝,冉明没有重视他的理由。
况且,冉明也明白,现在的东晋,其实就是桓温的一言堂。晋穆帝身后的大臣们,只能在暗地里搞点小动作,丝毫不敢明面的反抗桓温。
冉明道:“桓温野心勃勃,以东晋权臣王敦为效仿对象。其实,桓温从骨子里也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人,在他眼中,西府军就是他的命根子,西府军他看得比什么都重。儿臣在洛阳让他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桓温见识到了我们大魏的军队实力,绝对不会再与我们大魏为敌,相反他会想法设法与我们改善关系。当然,与桓温言和是双盈的局面,我们可以接受与桓温的言和,必要的时候,可以支援他谋求东晋。这样,桓温就是我们南方的屏障。只要在陆浑关驻住五千兵马,洛阳集结三万兵马,派一大将防备桓温,我们大魏就可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听到这里,冉闵感叹道:“明儿之深谋远虑,实在让为父汗颜!”
冉明没有解释,对于冉闵的赞扬欣然接受了!冉明看着冉闵脸上若有若无的愁容,不解的问道:“父皇朝中可曾发生了大事?”
冉闵叹了口气,把朝中大臣联合起来抵制冉闵,逼其削冉明的藩,强迫冉闵改变自己的初衷。
冉闵是什么人?这口闷声他怎么能咽得下去。面对冉明的询问,冉闵倒没有隐瞒。把这一切都告诉了冉明。
冉闵愤恨的道:“士族门阀欺人太甚,这口气朕实在是咽不下去!可是,他们这些士族串通一气,我们大魏现在还离不开他们!能有什么好办法对付他们?”
士族门阀自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控制着中国的政局。
哪怕是今天,豪门权贵,仍可以凌驾法律之上。多少次王朝更递,都有士族的影子。非常的直接的是,五胡乱华是士族兼并土地无度,强取豪夺不休,最终演化成官逼民反。
正是因为这些士族门阀,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出卖民族。但是也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苻坚倾前秦近百万大军南下攻晋,却被东晋士族联合打败了。正是因为杨广意在消灭士族,被士族群起而反抗,一个强大的隋朝,最终土崩瓦解。足可见士族的强大。
没有千年的王朝,却有千年的世家。
在中国这块士地上,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士族。唐太宗也看到了士族的危害,可是他没有能力去根除这颗毒瘤,终于将唐朝葬送掉了。宋朝采取宽容优待的政策,但是仍被贪婪的士族慢慢腐蚀掉了宋朝的生机。元朝没有给士族门阀特权,没有满足士族贪婪的胃口,这样仅元朝成为中国仅次于西晋、隋的短命统一王朝。一个王朝存活的长短,直接取决于他对士族的政策,损害士族的利益,就会激起士族的反抗。
士族只能被削弱,而不能被消灭。
冉明想到这里,脑袋中突然灵光一闪,顿时有了主意。冉明从容的道:“父皇何不效仿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刘秀?”冉闵疑惑的道。
冉明解释道:“汉光武帝在建武十五年,下诏度田。既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由此政策若实施,受损失的将是士族门阀。所以在政策推行之初,就受到了士族的强烈抵抗,青、徐、幽、冀尤甚……”
冉闵也不是毫无学识,冉明提到这里,他开始反应过来。“明儿的意思是,恩威并施?镇压与安抚并用?”
“父皇英明!”冉明接着道:“我大魏之天下,来之不易,其中更离不开随父皇浴血沙场的功勋将士,自父皇起兵,这些功勋将士,大多都已阵亡。父皇何不以过往功勋的大小,分封这些功勋将士以及家属为士族,免其税,给其做官之权,让他们成为新的士族,现老牌士族对抗?这些功勋将士以及家属大都是寒门出身,只要他们拥有这些利益,就会感激大魏的恩情,大魏荣他们则贵,若大魏衰,他们则一无所有。这样以来,这一大批新兴的士族将与大魏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会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会坚决拥护大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