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虽多,可都有职责在身,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史浩面色平静。
“我看是在汴京好日子过多了,每日歌舞宴饮,享受惯了,受不得北方苦寒,更贪生怕死,才都不愿当这个使臣吧!”赵一语点破,毫不留情。
殿中文武大臣,有人目视前方,不为赵此语所动,有人目光躲避,不敢直视,更有人眼观鼻,鼻观心,似乎皇上的揶揄之词与他们无关。
文武百官无言,史浩亦是无言。
“国之大事,要靠无官无职的学子来办,你们就心安理得的留在汴京吧!”赵见殿中众臣的模样,心里不由的生出怒气。
千古大业,他们都不上心,留他们在汴京何用?
这一刻,赵恨不得全让他们致仕,回家养老去。
最终,理智还是占了上风,压住了他心中的怒气。
待心情平复,赵忽然提高音调,宣布了一个令满朝文武震惊的消息:“收复燕京乃千古大事,我要御驾亲征,与我大宋将士共进退!”
此语一出,满朝皆惊,就连杨丛义和史浩也有些发懵。
御驾亲征?
此事赵可从来没有跟他们提起过,之前就北伐商讨过不知多少次,都没有一丝一毫透露过要随大军御驾亲征,现在当着满朝文武宣布这个消息,他到底要做什么?
杨丛义和史浩对望一眼,史浩朝他微微摇头。
不知史浩是说他不知,还是不同意皇帝御驾亲征,更或者是不让杨丛义发表意见。
赵突如其来的这么一下子,打乱了杨丛义之前部署。
他很想反对,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他做不出这等事,也说不出口,毕竟他的权势太大了,公然反对皇帝,必然朝野震动,马上天下大乱也说不定,他不得不慎重。
“皇上,迁都汴京不过十几年,之前的教训历历在目,汴京稳定高于一切,万不可离京啊!”观文殿大学士参知政事莫济迅速出列反对赵御驾亲征。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就连赵也脸色一变。
当年赵就是因为御驾亲征,从临安北上归德府与完颜亮议和,而后巡视汴京、兴仁府等地,在北方耽搁了一段时间,太上皇赵构才在临安重临大庆殿,让他回不了临安,差点丢掉皇位,这是赵心头之痛!
如今此事被莫济当众提及,虽未明说,可满朝文武多数都是亲历者,谁人不知?
莫济此语顿时便让赵有些下不来台,御驾亲征确实危险重重,前方战败,皇帝性命危险,纵使前方不败,后方生乱,皇位也危险。
前有完颜亮亲率百万大军南下侵宋,完颜雍在后方辽阳府称帝,夺了金国都城燕京,完颜亮不得不跑去大同府。
后有北伐之时赵御驾亲征,亲历临安之变,不是陈康伯、史浩、杨丛义等一众主战派支持,他早就丢了皇位,哪里还有如今的汴京之盛!
虽然事实如此,但当众手戳赵的痛处,还是让赵非常难受,可他一时之间也没法反驳,别提心里有多难受。
“莫相此言差矣!”
就在众臣被赵和莫济前后两语惊的脑袋转不过弯来的时候,忽有一声惊喝从殿中响起。
众人回望,却见一个一身红色官衣的中年人抬步出列,仔细一看,正是几个月前才刚刚调来汴京任职左司郎中的辛弃疾。
众人皆知,辛弃疾早年在江南任职,后来无缘无故出现在河东,任北伐军副帅,还兼任了一段时间的河东安抚使,他的任职未经各部各司签押,所以这段经历不被朝廷认可,只追任了他一个忻州知州之职。
后来,鉴于辛弃疾协助北伐军收复并安抚河东,功劳甚大,皇帝钦命,特此朝奉郎,至此才得了汴京真正的官职,不然他在河东辛苦几年都算打白工。
莫济入河东,出知太原府后,辛弃疾在河东的权力受到限制,差事多数集中在筹集军需和后勤物资供给运输上,在仕途发展上便受到了一定的压制,以至于数年下来,再无摆得上台面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