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哭的好处(2 / 2)

贞观闲王 盛世天下 5084 字 2019-07-22

看到王平安有人哭喊,李承乾就打算去劝下那对夫妻不要哭了,但是王平安拦住了他们,不让他们继续往前揍。

说道:“你疯了,他们好不容易就哭了,你干嘛去劝他们不 要哭。”

李承乾只能讪讪一笑,退到了一边。

很快广场上多了三千多具尸体,瞬时间,那些看到自己亲人尸体的灾民,大喊大叫起来,撕心裂肺的哭了起来。

天灾降临,人力岂能回天,哭又有什么用,难道哭就能解决问题,要是哭就能让肚子不饿了,那么城外将会是哭声一片!

李承乾低头去看那理他很近的痛哭的夫妻,心下不忍,却并不劝阻,道:“哭吧,把心里的委屈这一次都哭出来,哭出来就好,否则憋在心里,反而会生病!”

然后又冲着百姓道:“百姓们,本太子从你们的眼神中看不到生气,如此下去,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先倒下来。

如果不能及时发泄心中的郁气,那你们那么只要被一点风寒所扰,就会生上大病,小病也同样会要了你们的性命啊!”

百姓们根本不相信这些,但是他们却信太子等人的话,所以一个接一个的哭了起来,不管是真哭,还是假哭,等结束后,王平安问其中一个大哭之后的感觉。

他们的回答就两个字:“轻松。”

就在百姓大哭的时候,冬雪已经安排的赈灾粥已经烧制好了,就等着百姓们哭完,来领粥喝。

。。。。。。。。

解说:(在唐初,虽比前隋要政治清明,但有些事情,却还是按着老规矩办。地方官员们,除少数个例外,很少有人会去主动赈灾的,这里说的不是受灾的当地,而是指周边地区。

除非是不得己,不到最后关头,地方官很少会提前发放粮食。这个原因很简单,如果给逃难来的百姓发放了粮食,那么就会吸引更多的难民来此,当地官府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而同时这些百姓也会在这个地方停留过长时间,甚至在大灾过后,也会推迟一段时间才走,影响家乡的农活!

对于如何赈灾,那是非常有讲究的。

在大灾初起时,百姓逃难,到了一处,这里的地方官是绝对不会发放粮食的,这和当官的心狠不心狠,贪污不贪污是没有关系的,而是因为这时百姓身上多多少少能带些粮食,吃自己的就可以了,不用发放!

等过了一段时间,百姓身上的粮食吃完,这时候就要发粮了,如果再不发粮,百姓离开这里,那就会产生流民,而流民一产生,流寇就会立即产生,那后果就严重了。但这时候发的粮食也不能多,因为一多,就会吸引更多的难民来,当地承受不了,所以粥要稀些,让百姓不离开就可以了,这样压力由各个地方承担,就不会产生什么大乱子,百姓也不会因为赶路,而死在途中。

再等过一段时间,百姓无论从身体还是从精神上,都坚持不住了,这时候就不能再放稀粥,而要放稠粥了,因为如果再放稀粥,那就会有大批百姓死去。所放稠粥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叫“插筷子不倒”,就是说粥煮出来后,插根筷子进去,这筷子不能打横!

又过一段时间,差不多灾期也就过去了,这时候又要放稀粥了,因为如果再放稠粥,那么就会有一些百姓不肯走,拖延回乡的时间,从而耽误了农活,今年没收成,明年岂不又要出来讨饭吗。所以粥要逐步变稀,迫使百姓离开。

对于如何赈灾,统治者们已经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处理方法了,只要按着这种方法做,那就不会有意外发生!)

。。。。。。。。

百姓们哭完后,全身心的轻松,闻到了想喷喷的由刚刚出锅的野菜粥所散发的香气,顿时饥肠辘辘,口水留个不停。

王平安大声说道:“乡亲们。你们一定饿了吧,拿好你们的碗,一个个排好啊对,来这边领取野菜粥喝。”

灾民们闻言,都回自己休息的地方去拿锅碗来,有的拿出来的是白色的瓷碗,有的拿出来的是粗制的陶碗,更有的只有半个破碗,还有直接拿瓦片当碗的都有。

他们一个个在施粥处派好了队伍,竟然没有一个人插队,这让王平安对古人的诚实感到了震惊,不像后代,只要是拍对了,不管是派什么对的,插队已经算是一种太正常不过的事了。

每一个领到野菜粥后灾民,都没对打粥的人说声谢谢,这表示他们又活过来了,大哭将他们的郁闷之气给发泄出来了。

王平安很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成果,然后再次看下那三千具尸体皱起了眉头,因为这三千具尸体已经开始发臭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一场瘟疫。

他不敢大意,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 将他们火葬了,但是要火葬就得经过他们家属的同意。看到已经回复归来的灾民,如果得知这件事会不会从新变成死气沉沉的样子呢?这是他最担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