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申氏之乱(2 / 2)

两害相权取其轻,杜尚立即派人向李归求援,谁让他自称汉中太守来着。

对于是否要出兵救援杜尚,李归的部下意见并不一致。

这时曹贞对李归道:“无论有多少困难,将军都应该立刻出兵援救杜尚,这是个难得的正名的机会,也可以向朝廷表明我们的立场。”

李归明白他的意思。

在李归回到南郑之后,由于段家等人已经顺利的到达了南郑,李归下令允许豪强和前官员自行离去。

结果包括陈家在内的豪强都选择了留下,这令李归倍感欣慰的同时也倍感头疼。

而官员除了曹贞以外基本上都选择了离开汉中,这表明了他们的李归的不认同。

不过后来这些官员的处境就尴尬了,他们到达关中时讨伐董卓的联盟成立的消息已经传到关中。

多是世家出身的他们这下就难以选择了。

但是贾诩反对曹贞的建议,他说道:“现在的大敌是张修和刘焉。大军一旦远出,势必难以迅速回援,到时一旦有变,汉中根本之地有失,悔之晚矣。”

曹贞反驳道:“申家不过是商人之家,又地处上庸弹丸之地,何劳大军进剿?一员大将带着千余锐卒可以。与汉中防务何损之有?”

贾诩哼了一声,道:“远图之言差矣。敌情不明岂能托大?而且行军打仗并非儿戏,非得力之人不能用。”

这次出兵贾诩就深有体会,他本自负才华绝伦,觉得自己统兵一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但是李归离去后,部队的千头万绪让他的脑袋都大了,而士兵们对自己也并不信服。

好在李归在军中旧部里威信极高,又治军极严,还有胡伤等人辅助,才能让自己勉强指挥大军作战。

贾诩这才明白为什么历史上张良等人那样的才华,当谋士时可以单以妙计安定天下,自己统兵却战绩极差,经常一败涂地。

这真是术业有专攻,历史上罕有文人能亲自带兵上阵,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一介武夫当然更不行了,那就是给对手送功劳的货。

所以李归经常对手下念叨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实在是早已极为准确的概括出了事情的本质。

但是现在李归手下还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吗?贾诩看不出来。

这时李归咳嗽了一声,问道:“有谁能比较准确的了解上庸现在的形势吗?”

曹贞立刻答道:“陈家的陈英虽然比不上陈调,但也是一个豪杰之士。还屡次来往上庸,对人对事也极有见地,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李归立即叫人去请陈英过来。

不一会,陈英领命而来,听了李归的发问,想了一下,说道:“此事说来话长,请允许我详细的说明一下。”

原来这汉中郡地势十分奇异,一系列大小盆地星罗棋布,由西向东依次排开。

首先汉中是个比较完整的盆地,是个典型的汉水造就的河流冲积平原。

而东边半部则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板块,安康盆地、竹山盆地、房陵盆地,而且这三个板块都不是汉水冲积而成。

这东部数三县是典型的山地地形,除了一些山间盆地,此时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

其次就交通而言,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间的地缘平衡线要容易突破一些。

因为这条地缘平衡线的主要阻隔是山脉,汉水多少还是能起到一点帮助进攻的作用。

而安康盆地和上庸盆地之间,除了有山脉阻挡外,汉水也从顺流变成了横流,成为了康庸两地之间的又一道屏障,所以突破这条地缘平衡线的难度非常大。

不但如此,从南阳盆地进入上庸盆地,有堵河、南河两条汉水支流沟通,从这个方向攻易守难。

并且上庸离汉中盆地的中心比南阳盆地要远得多。

因此,对掌握汉中盆地的政权来说,安康盆地是易攻易守,而上庸盆地是难攻难守。

对占据南阳盆地的政权来说却相反,是安康盆地难攻难守而上庸盆地易攻易守。

因此,历史上康庸之间的山川天险往往就是汉中盆地和南阳盆地达成地缘均势的地方。

申家的主要地盘就在竹山盆地,有着千余家徒附,实力在汉中东部地区首屈一指。

但是申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不过上庸申家并不是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而是一个以商业起家的新兴豪强,垄断着上庸地区的盐和铁器的贸易。

当代申家家主名叫申和,做生意是一把好手,但是打仗就不行了。

真正厉害的角色是他的大儿子申耽。

申耽为人任侠,好结交宾客,据说精通兵法,纠集了数百游侠儿横行地方,无人敢惹。

而且申家在房陵的势力也很大,据传在那里蓄养了数百匹好马,不轨之心早已昭然若揭。(小说《热血残汉》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