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疑点(2 / 2)

赵夏帝国 李昊阳 0 字 2020-08-03

“第二种情况,下官认为这可能是北魏官方的手笔。某似乎隐约地听到了一件密事,王爷和各位上官或者也有耳闻。”

“什么事?”姚勇光问道。

“某似乎听说北魏要向我大夏称臣。”李东谦一字一字说道。

“这件事林某也曾听说,不知王爷和要将军是否听闻?”

林之时这样问其实是想从两人这里确认这件事的可靠性。北魏归顺称臣这件事中有北魏公主国婚一事,皇帝应该已经向自己的儿子说明,宁王如果承认,就说明这件事并非是假。而姚勇光是京城步军总指挥使这样的高官,是皇帝的心腹,他的消息也应当更灵通、更准确一些。

姚勇光没有马上回答,他看着宁王,想看看他的意思。

王平没想到已经有人传出了这件事,但既然皇帝说要保密,他也不能这么早就给予确认,“小王身在王府,消息也闭塞一些,我虽然也曾听说了这件事,但真假还没有确认。”

“某也听说了这件事,但也不知真假,想来也不会是空穴来风。”姚勇光见宁王如此,也给了个推托的答复。

“姚指挥使也这样认为?”李东谦问道。在赵夏,大理寺正卿是从二品,洛阳尹是正三品,他们虽赶不上姚勇光的品级,但在国内也是数得着的高官,所以,他们二人言语虽然恭敬客气,却也并非奴颜婢膝。

“正是。”

“某开始时也十分怀疑,但现在却觉得此事可能性极大。”林之时接口道,“一个月前,北魏细作传来密报,说北魏皇帝吕继发动政变杀了太后肃氏。政变当天剿灭后党官员、家眷数百人,上京朝局一度陷入混乱。某记得当时右骁卫大将军张国泰曾上书陛下,认为这是我国讨伐魏国的大好时机,请求进攻魏国,但陛下却以北魏逢国难必将齐心为由退还张将军所请。事后,某一直弄不明白皇上为何这样说,试想以北魏蛮夷之邦,如何能够在此时同心?应该是各奔前程才是。某想来,那个时候北魏或许已经把国书秘密地送到了京城。”

“此事确实有这样的可能,否则,以皇上的英明,定然不会无故地放弃这此机会。”李东谦点头应道。

“如果能够不费一兵一卒使北魏臣服,那应该是最好不过的事。北魏政变虽是个不错的讨伐时机,但我们大夏仓促伐魏,也难免会有重大的伤亡。去年的大捷是我们靠着坚城和计谋取得的,如果要我国主动攻击,恐怕就会吃力些。我们在国内有城可守,到了魏境,我们的铁骑打不过魏骑,几十万大军的粮草必然无法保障,到时候,我军虽然有强弩可以自保,却也会让北伐之举陷入尴尬的境地。”相对于破案,作为将军出身的姚勇光似乎还是更喜欢领军。

“姚指挥使分析的有理,北魏彪骑确实太厉害了,否则,我大夏也不会将北伐计划一拖再拖。这次北魏政变虽然是最好的北伐时机,但伤亡却也不会太小,相对于重大的伤亡,还是他自动请降显得稳妥些。”李东谦也赞同道。

“仅从政变时的手段来看,北魏皇帝就不是无能之辈,他暂且向我国称臣也完全在情理之中。如果我国在此时北伐,现在的北魏虽然也有胜算,但经历了去年大败,新年政变两次事件后,即使不被灭国,也会国势大衰,至少一、二十年内难以振兴。所以,对于吕继来说,暂时臣服,韬光养晦才是佳途。不过,如果臣服是真,我国也未必会给他韬光养晦的机会,北魏不乏能人,但我国的俊杰却是更多,这大概就是北魏刺杀殿下的主要原因。”说到此处,林之时的脸上不觉之中已经挂起了微笑。

“不错,如果北魏真的向我大夏臣服,那么他臣服的原因和目的也非常地明显,北魏皇帝既然想到用这种方法避免战争,那么我们也一定能够想到对付他的办法,北魏冒充天恩会刺杀殿下,就想把我们的视线转到西凉的身上,引我国与西凉争斗,好在我们与西凉争斗之时稳定国势,伺机而发。”李东谦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北魏自建国以来,一直和西凉配合极好,他们知道,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单独与我国长期对抗。北魏与西凉接壤处乃是几百里草场,两国虽然经常因为国界不清而大打出手,但在我国攻伐的事情上,两国却常常保持一致,有难必救。如果此次的主谋是北魏的话,北魏可就显得太阴损了些。”

“确实如此,两国也算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北魏建国前,我国长期内乱,民心不稳,西凉才得以生存。如今,我国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这两家自然要相互依靠、合力上阵才可保全,北魏如此利己害人之举其实也不见得高明。”姚勇光听了也叹道。

“北魏乃蛮夷之邦,何时曾高雅过?只要看他彪骑营的营规就可以知道了!”说起北魏,林之时满脸的不屑。

“李尹台讲讲第三种可能吧。”姚勇光摇了摇头,显然是对林之时的看法并不认同,不过,他并没有和林之时争辩,只示意李东谦继续说下去。

“下官认为,这第三种可能是宁王殿下本身受到了一些人的仇视或嫉妒,才遭到了行刺。主谋者为了让此案不易侦破,才令刺客准备了天恩会的兵器、在身上刺上狼头,转移我们的视线,迷惑我们。如果这两种标志中刺客只具备其一的话,确实很容易想到是有人假冒天恩会,但两者一起施为后,这件事情的可信度就比只用天恩会兵器或只刺狼头大的多,差点让我们也上了当。”

“以李尹台来看,会是谁要嫉妒小王,要治小王于死地呢?”王平虽然在问李东谦,但自己的脑子里已经浮起了两个人的身影:一个是太子,另一个是皇长子。

“殿下,各位长官,以小人看来,刺客并非来自于国内。”一直沉默的柳胜清又接上了话头,向几人说道。柳胜清是办案能手,能够被大理寺卿收为从事官的他,自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他年轻而且对工作执著的他并不善于分析政治,在他的眼里,更多的只是案情。

柳胜清的插话让李东谦极为不悦,但一直有君子风度的他还是平复了心情,和蔼地向柳胜清问道:“柳从事从何而知?”

姚勇光摇头,林之时也颇感无奈,柳胜清此时插话确实有些不合礼数。

“既然如此,就让柳从事说说他的看法吧。”王平见自己的问话被柳胜清打断,也有些不悦,不过,他也想听听为何柳胜清为何要这样说。

“殿下、各位长官请看。”柳胜清指着刺客的肩膀向几人说道,“这几个刺客双肩和后颈上都有因摩擦而生的硬皮(只有手脚上的才叫趼子),每个人都是如此,非常的巧合。小人猜测,他们几人平日里应该是做挑工工作的。”

“挑工?”几个人都愣了,他们低下头,仔细的观察刺客身上的硬皮,果然如柳胜清所言。

在三位官员进行政治分析的时候,柳胜清一直蹲在那里摆弄尸体,此时,几具尸体全都后背朝上地趴着,已经被柳胜清从上到下看了个仔细。

“这确实是做挑工的人才能留下的痕迹,柳从事仔细说说,为何他们是挑工,主谋者就就不是本国人?”

“是。北魏或是西凉的细作来到我夏国,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消息灵通的地方安身,最好的地方是官员的家中,当然也有开办茶楼酒馆或在青楼妓馆中营生打探消息的,这些人并不靠这些工作赚钱营生,关键是从这些地方探听来的消息较为准确、迅速。

细作们也常常装扮成打短工的人站在街头供富人雇佣。官宦之家虽然不常招募仆役,但家中忙时,也往往会雇些临时的人手。这样以来,细作们常常可以获得不错的机会进入官员府中,工作努力者,甚至会被管家破格录用,成为官员家中的仆役。挑工也是打工一族,他们也有很多机会来获得可靠的消息,他们会被官员雇到家中,甚至会被临时雇来为朝廷或军队送货运粮。”

“居然有这么可怕!”王平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

“是的,殿下,确实这样可怕,他们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林之时接口道。

“难道本国的细作们不会这样做吗?”姚勇光向柳胜清问道。

*****************

姚勇光的职务相当于现在北京军区的一个集团军群(我国可能没有这个职务)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只是这个公安局长是以管治安为主的。

林之时相当于全国最高法院院长。

李东谦相当于北京市的市长或市委书记,他也连带着管些市内的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