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行文有司(2 / 2)

风雨大宋 安化军 3308 字 2019-07-21

杜中宵处理罢了事务,回到住处,韩月娘坐在那里烤火。见杜中宵回来,道:“昨日,十三郎带了几个人,到宜城县那里,接了一家乡下员外的两个女使回来。其中一个是军中教头姚守信的嫂嫂,还有一个是位十五六岁的小娘子,很是伶俐。人我看见了,都是可怜人,让她们留了下来。”

杜中宵道:“今日午后,十三郎到我那里把事情说了。此事他们办得不明不白,必有麻烦,你不要多管。不然等到宜地县找上门来,不好说话。”

韩月娘听了,便就不乐意:“两个都是可怜人家,一时没有办法,卖在那家员外里做女使。后来姚教头发迹,找上门去,那员外不让赎人,不是坏人么!你莫不是怕那员外找上门来,不敢替他们作主,要把人送回去吧!大郎,我们都是从贫贱日子过来的,可做不得这种事!”

杜中宵没好气地道:“做什么事?十三郎糊涂,你也跟着糊涂,当朝廷律法是儿戏吗!他带着人找上门去,不给赎身钱,不要旧契,不立新契,这是拐带人口,你知不知道?荆湖一带,多有拐卖良家妇人卖为奴婢的,朝廷正严打,他们不是找事么!”

韩月娘道:“我听他们说了,当时那员外自己说不要钱了,给了又有什么用?那员外当时被十三郎打得怕了,给不给钱,立不立契,还不是一回事”

杜中宵摇着头,在桌边坐了下来:“那能是一回事吗?打官司讲证据的。交了钱,有契约在手,官司上门就有话可说。他们手里有契约,什么官司我都可以顶回去。现在只带走了人,宜城那里连人到哪里去了都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那个潘员外,必然会向县衙递状子,说十三郎等人强抢人口。两地离着一百多里,他带的人里又有宜城本地人,能够瞒得过去?襄州马知州熟律法,最重刑案,没几日就会到营田务来拿人。到时怎么办?”

韩月娘听了道:“人家是明媒正娶的夫妻,一时困顿,典身在那员外家。现在兄弟发迹,去把人赎回来,一家团聚,多少是好!明明夫妻团聚,怎么就抢人了?”

杜中宵道:“与你讲不清楚,徒费口舌。那两个妇人你看住便了,这几日不要到外面走动。一个不小心,被宜城做公的拿了去,就十分棘手。我自去跟马知州商议,解决此事,你们不要再乱来了!”

韩月娘想再争辨几句,见杜中宵的脸色不太好,自己又确实刑律之类一无所知,只好忍下,小声问杜中宵:“大郎,你要为她们出头?两人可怜,帮一帮也是积福。”

杜中宵无奈地道:“十三郎到宜城县人也打了,也带了人回来了,我能不管么?等到官司下来,说他强抢人口,就百口莫辨。纵然不重叛,一顿板子是少不了的。”

韩月娘还要再问,见杜中宵懒得说,只好把话咽回了肚子中去。

第二日,杜中宵写了文书,移牒邓州提刑司,让提点刑狱张士安到襄州相会,有事相商。又写了一封贴子,送襄州知州马寻,把事情大略说了一遍,自己到州里商量。

自京西路常平司设立以来,不但是各处常平仓和义仓的粮草全部补齐,还有大量余财。特别是南路数州开设了商场,有了控制物价的能力,地位比初设时提高了。本来转运、提刑、常平三监司,最晚设立的常平司地位最低,现在常平司已经位于提刑司之上。虽然朝廷没有明文规定,但现在京城行移公文,交待事情,都是先转运司后常平司,提刑司在最后,非常明显。

南路常驻的是转运副使,杜中宵正任提举常平,两人地位不相上下。在南路数州,杜中宵已经是地位最高的官员,如果不是马寻本人特殊,杜中宵只要一个贴子此事就解决了。

为了十三郎几个人的事,杜中宵当然不至于如此大动干戈,最有心人记住,以后是个把柄。事情已经发生,那就搞得大一点,针对这一类事情想个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