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铁路上的马车(2 / 2)

风雨大宋 安化军 3885 字 2019-07-21

宋祁的哥哥宋庠对杜中宵印象不错,他又是许州知州,杜中宵的老家所在。得了向综邀请,特意前来相会。而且宋祁跟欧阳修一起修唐史,来往也多。

范仲淹与向综是老相识,数年前向综通判桂州的时候,还曾写诗赠他。

欧阳修则是跟着叔叔在随州长大,少年时光都是在那里渡过。此次到了唐州,有意回随州一趟。

五人离了州衙,走在唐州的街道上。铁路通到这里,唐州现在商贾云集,非常热闹。几人在街上漫步而行,看着路两边出售各种货物的店铺。最近几个月,州城里开了很多卖铁监货物的铺子。许多从荆襄来的客商,便从这里购货,乘船沿唐河而下,形成了一条新的商路。

不知不觉,就走过了车站,只见一条铁路在前方,向北蜿蜒而去。

看着铁路,范仲淹叹道:“没有想到世上还有此种神物,烧煤就可以拉着人物远行千里。有如此好处,以后必大行于世。道路四通八达,天下必为之一变。”

几人点头,都道如此。

杜中宵也不知道铁路在这个年代盛行,先在中国发展起来,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变化。可以肯定的是,跟历史上的格局会大不相同。说不定丝绸之路会再次兴盛起来,海运的重要性会受到一定抑制,沿着铁路中原势力向西北加速扩张。在轮船大兴之前,海运成本并不会比铁路更低,中亚会远比历史上的格局更加重要。中原文明会与正在扩张期的绿色宗教迎头撞上,一连串火花先把亚欧大陆点燃。

历史上蒙古人的铁蹄几乎横扫了亚欧大陆,在西边他们扩张到极限,停下脚步,留下了半个欧洲的土地和人口。就是在留下的那片土地上,爆发了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如果铁路通到那里,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必然完全不同了。

这是个骑兵纵横的时代,哪怕有了火枪,短时间也无法改变。火枪火炮,对这个时代来说,是大多数国家所承担不起的。党项人有部分军队还在使用骨制箭头,哪里有那样多的钢铁。

正在这时,欧阳修指着铁路道:“咦,你们看,那里怎么有马车行在铁路上?”

杜中宵抬眼看去,铁路上果然有马车,还不是一辆,而是一个车队。心中隐约猜到,可能是地方商队占铁路的便宜,道:“这可是稀罕事,走,我们过去看看。”

到了近前,只见五辆马车,拉着满满的货物,不紧不慢地走在铁路上。马车的车轮经过改装,刚好卡在轨道上,下了铁路,也可以在正常的路上行走。

宋祁道:“这倒也是个办法。若是没有火车,马车走在上面也省力不少。”

杜中宵道:“相公,这可不是好事。如果没有火车,建铁路供马车行走根本划不来。不说马车走得慢拉不了多少货物,单路上建马铺供应粮草,就不是小数目。再者马匹长期役使,多发疾病,根本行不了远路。马拉着车走铁路,百十里还使得,远了就没有用处了。现在是铁路上的火车太少,这些人改了车子占火车的便宜罢了。此事若不制止,以后走得多了,必有被火车撞得人马俱亡的事!”

马拉铁路在欧洲也曾经兴盛过,主要是在矿区,和工业区到海港的地方。几十公里,沿途有补给站点,也是个办法。不过长距离没有什么意义,成本与收获不成比例。

杜中宵倒不是不许百姓占便宜,但马车走在铁路上,实在太过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