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蝙蝠过梁(1 / 2)

陨踪 飞雪与烬 3029 字 2019-07-18

 “我当是写的什么重要的东西,原来不过是一句恫吓的话罢了。”大杨一笑,丝毫不在乎。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有一种说法,这里的祀与戎实际上都是祭祀仪式的意思,祀是指祭祀天地山川、先祖神明的祭祀仪式,戎是战争出战前的祭祀仪式,换句话说,国之大事,就是祭祀。可见古人对祭祀的重视程度,看这神庙的规格,在当时估计就是最大的祭祀场所,里面必然不会是康庄大道,我们还是小心为上。”王清山道。

“二爷说的对,万事还是小心为上,我们还是赶紧进去吧,在外面干杵着也不是事。”大杨催促了几句。

王清山合上本子,点了点头,率先上了台阶,进入到神庙当中。

如意料一样,神庙当中是一片漆黑,几人打起手电,周围环境才清晰的映入眼帘,起初十几步,如同一些普通庙殿一样,下部石砖铺地,几根木柱支撑,左右同样有塑像,和外面的八个塑像一样,再往前,空间就不如前面宽敞了,仅有一个高宽三米左右的砖砌拱券甬道,手电照射进去,根本看不见尽头。甬道两侧有一些烛台,不过里面的灯油早已燃烧殆尽,成了摆设,除此之外,别无它物。

几人进入甬道当中,王清山用手电照了一下四周,找了一块较为干净的石砖,石砖上有少许纹样,看不出是什么,用手敲击了几下,那砖发出“咚咚”的闷响,随后王清山拇指顺着砖缝划过,拿到手电前一看,手指上粘了一点黄色土块。

王毅对于建筑颇为熟知,便说道:“宋代以后,砖和砖之间普遍使用石灰砂浆和糯米汁一起搅拌做的粘合剂,宋代以前基本上都是用的黄泥浆,这地方最晚也得是宋代以前建造的,而看这空心的石砖和这地方的拱券结构,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那时候的王公贵族墓葬,多用这种空心石砖和这种拱券结构。”

“我之前下到天坑的时候,特别留意了一下这地方的岩层,是标准的可溶性岩层,但是进到这神庙里面之后,却发现这里面很干燥,不像是有很多水汽,所以这神庙的甬道应该是人工开凿的,并不是天然形成的溶洞。”王清山捏碎拇指上的黄土块,说道。

“在这种岩层下开洞,只要常年不是被雨水侵蚀,应该是非常牢固的,但是你们看这两侧的墙面,都是顺丁相间的梅花式砌法,用黄泥浆粘合的非常牢固。”王清山说道。

“二爷您这是什么意思?那既然这地方不用加固,难道是为了美观么?”大杨问道。

“我刚刚敲击的那几下,听声音,除了表面上这一层砖墙,里面至少还有两层,这种梅花式砌法,看上去很漂亮,实则是为了整体的牢固性。按道理来说,这地方既不需要加固,美化的话也不需要建造三层,这种做法我很难推测出具体有什么用途。”王清山摇了摇头。

另外几人也是一头雾水,看不出所以,几人只好放弃继续钻研,小心前进,没到百步,路上渐渐能看见一些森然白骨,散落在甬道两侧,几人立即停步。

王毅俯下身子去查看那些白骨,被邱祈一把拉住,手电光晃向那些白骨旁,指引王毅去看,说道:“最好别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