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洞口进入,到终点也就是符文地漏所在的岩洞,整条通道中,还有三个岩洞。
第一个岩洞,大概有个十几平米,形状不规整,顶部高低错落,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当时他们经过,还在这里碰了碰,也进行过一些简单的观察。
第二个岩洞,顶部比较高,至少五米开外,但是洞底面积不大,不会超过十平米;洞底大致呈现圆形,顶部收拢,有点儿像个竹笋。
这个岩洞,看起来也是纯天然未经人工处理的。当时,他们是直接穿过,未加停留。
第三个岩洞,是最大的,面积至少三十平米,也比较特殊,是在通道一侧的石壁上出现的,并不是出现在通道中间。
这个岩洞他们也观察过,有一面岩壁被动过,有开凿痕迹,就是看着开凿得比较随意。他们曾经讨论推断,设有符文地漏的那个地下岩洞的石门,石材就是从这个岩洞取的。
······
设有符文地漏的地下岩洞,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应该不可能是入口存在的地方。这次他们没有进一步探查。
而第一个岩洞经过探查,并没有发现任何端倪。同时,这个岩洞给人的感觉不太好,有点儿逼仄压抑。
第三个岩洞,也就是一侧石壁有开凿痕迹的岩洞,被他们当成了重中之重。
这处岩洞形状相对方正,算是比较规矩。
但是很遗憾,在这处岩洞,耗费的时间最长,却依然毫无收获。
第二个岩洞虽然在通道由外往里的次序上排第二,却是他们最后一个探查的;因为第一个岩洞算是首当其冲,就近原则;第三个岩洞最大最特殊,就先过了第二个岩洞去了。
三个岩洞,两个没线索,剩下的这个要是再没有,整条地下通道,怕也得再探一遍(www.biquwu.cn)。
吴夺先是站在第二个岩洞的“入口”和“出口”分别打量了一番,“这个岩洞,怎么有点儿像三指山啊?”
这个岩洞的“洞型”,本来就有点儿像竹笋,要是说像一座山也行。
不过,吴夺说像三指山,并不是全部,而是有点儿像其中一“指”,也就是说,把三指山的两条裂隙之外的山体拿掉,就有点儿像了。
“确实是有点儿像。”吴大志点点头,却又说道,“不过,也不是很像。而且这个岩洞,看着也并没有什么人工痕迹,就算是很像、不是有点儿像,那也只是巧合。”
吴大志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却依然很细致的观察起来。
其他人自然也不会闲着。
就在这个岩洞里,还真是发现了端倪!
这个岩洞的“地面”,有些坑洼不平,岩石上也带着一些裂隙;而细细观察发现,有些裂隙的宽度竟是一致的!
而且,这些裂隙虽然不太多,但总体却构成了一片叶脉的形状!
这片“叶脉”,最长径大概一米八,最宽径大概一米五;叶尖顶着一侧的洞壁,叶柄则靠近洞中央的位置。
这种情况,本来是极难发现的,因为宽度相同的裂隙夹杂在众多裂隙之中,而且看着也非常自然;但是,行动组的人就是有针对性地“明察秋毫”来了,而且还已经探查过其他的岩洞,经验可谓很足。
所以还是被他们揪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