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后下手遭殃(2 / 2)

“如何不成?这水师本是咱们一手建立,这船只又是咱们挑选打造,即便是舜王亲至,他也说不出半个不字!”张三百仗着妹妹马英娘得宠,他才不管张顺什么打算,先把事情做了再说。</p>

“好,如此也好!”黄守才闻言不由点了点头,反正出来事儿由主公大舅哥扛着,怕什么?</p>

原来这襄城也刚好有一处码头,虽不及南阳佘旗镇和舞阳北舞渡,也算是从汝州集散的货物流通到颍、淮河的中转站。</p>

由襄城逆汝河而上,也不是不能行船。只是一来旱涝不定,河水忽多忽少,二来从襄城西北二里沟蝗蚧潭往上,水流湍急,皆有倾覆之虞。</p>

刚巧如今汝州正在李信治下,这二人顿时如鱼得水,先后接手了几宗运往周家店的货物,倒是小赚了一笔。</p>

而刚巧有从陈州周家店转运过来的粮食,要运到襄城,黄守才又带领船队运了回来。</p>

张三百灵机一动,又要上书劝说舜王。</p>

不意不等他书信传递出去,反倒张三百先收到了张顺的命令。</p>

张三百和黄守才惊疑不定的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着张三百携蒋禾,分别顺沙河、颍河而下,汇于周家店,然后大张旗鼓攻取颍州,作欲取凤阳之势!</p>

“好,好,终于有我张三百出头之日了!”张三百不由大喜道,“黄先生,不,现在应该称为黄提督,我命你尽快准备齐全,三日之内我要率水陆人马,攻取郾城!”</p>

“为何要打郾城?”黄守才闻言奇怪的问道。</p>

“当然是为了东进啊?”张三百莫名其妙,心道你是故意想找茬怎么着?</p>

不意黄守才却笑道:“将军有所不知,其实猛如虎虽然驻守郾城,却丝毫不管水上往来船只。”</p>

“既然舜王只命我等攻取颍州,那又何必多此一举?”</p>

“黄先生说的是!”张三百闻言一愣,不由排着大腿道,“还真是这么个道理!”</p>

遂即,张三百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整顿好人马以后,皆藏入黄守才水师之中,趁夜静悄悄偷渡个郾城,一路沿着沙河、颍河直奔周家店。</p>

这周家店和当初张顺乘船的颖岐口大致位置差不多,只是是一处更为优良的渡口。</p>

这周家店正处在贾鲁河、颍河、沙河三条支流交汇处,在后世历史上最终形成了有名的周口镇。</p>

曾经在清代一度代替了大名鼎鼎的朱仙镇,成为河南第一商业重镇。</p>

如今这周口镇虽然借助地利,已经有了成熟的码头、店铺等商业城镇雏形,但是还没有发展起来,更没有驻军,张三百便轻易夺取了此处。</p>

只是蒋禾不似张三百这般便利,如今还在道上坑惨吭哧行军。</p>

左等右等,不见蒋禾人影。</p>

张三百干脆拉着黄守才道:“兵闻拙速,未赌巧之久也!”</p>

“既然我军已经出奇制胜,夺取周家店,何不顺流直下,一鼓作气夺取颍州哉?”</p>

黄守才顿时被这厮胆大包天吓了一跳,他不由劝说道:“那颍州乃凤阳门户,又有颍州卫驻守,岂可骤得?”</p>

“若是顿兵于坚城之下,我等丢了性命事小,坏了舜王大事事大!”</p>

张三百闻言不由不高兴道:“我听说善水者溺,却不曾听闻河神不肯下水之事。”</p>

“尔其何以不因凶险律己,反倒独以此劝诫他人哉?”</p>

“那颍州若是果然有备,即便蒋禾与我合兵一处,不足取也;若是颍州无备,我一营人马足以,何以假借他人之力哉?”</p>

那颍州城里哪里想得到义军早备了船只,顺流而下,直取其城池。</p>

只到等到颍州知州、通判及颍州卫指挥使等一干人等被义军士卒押到大堂之上,等待张三百审问,众官吏犹不敢相信自己等人竟然被千里之外的“顺贼”人马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