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针锋相对(1 / 2)

大清弊主 塞外流云 0 字 2021-10-17

 几名小太监端着托起进来,见殿内的几位上书房大臣皆是枯坐无语,各自出神,不由微愣了下,才扬声道:皇上赐诸位大人,蜂蜜糕芙蓉糕燕窝酥黄皮饼奶皮饼各一份。</p>

一听皇上有赐,张鹏翮马齐等五人忙起身谢恩,待太监退下,马齐瞅了一眼桌子上的饽饽,便知道贞武中途退出,定然是去用膳了,赏赐给他们的既是饽饽,就说明贞武用膳十分简单,按常倒,皇上膳食丰盛,菜肴众多,用膳时一般是赏赐菜肴给臣子。</p>

微微沉吟,他才道:诸位,皇上用膳之后马上便会回来,乡绅监督地方官以及士绅一体纳粮当差等举措诸位是何看法</p>

几人都明白,马齐这是想统一上书房的口径,不过,此事颇为棘手,贞武对陕甘之事绝口不提,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按理,眼下刚刚平息了满汉之争,贞武应该不会大张旗鼓的惩治陕甘官员,毕竟陕甘官员多系满员,若是大力惩治,极可能引发满员的不满,重新挑起事端。</p>

但贞武若是真的有心在陕甘试行新政,那就说不准了,因为既是要试行新政,陕甘的贪贿官员必然是要尽数换掉,如此,对陕甘的官员来说,无异于是灭顶之灾,京师的满员也将惶恐不安。</p>

唯有阻止贞武在陕甘试行新政,他才有可能对陕甘贪侵赈灾案网开一面,或者是惩小放大,尽量避免牵扯太广。</p>

想到这里,萧永藻开口道:欲速则不达,南方各省如今正在推行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田地本就侵害了乡绅的利益,如是此时又抛出士绅一体纳粮当差等举措,于乡绅而言,不啻于是雪上加霜,消息一旦传出,恐会适得其反,不利于摊丁入亩的推行。</p>

张鹏翮马齐四人自然是听出了这番话中的弦外之音,这是官场通用的一宝,拖字诀新政是贞武提出来的,贸然反对,大为不妥,拖一拖,不说拖上三年五载,只需拖过眼前,便足以影响贞武对陕甘贪侵赈灾案的惩处力度。</p>

马齐当即附和道:采之言之有理,太上皇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实不宜操之过急,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严禁乡绅包揽钱粮,拖欠钱粮等举措,不仅可以抑制土地兼并,亦能有效保证朝廷及地方的差徭赋税的稳定,保障百姓免遭乡绅盘剥,化解百姓对乡绅的对立和仇视,实是利国利民之举。</p>

但如仓促试行,必然引起天下士绅的极力反对,如此,则得不偿失,窃以为,循序渐进,方是上策。</p>

张鹏翮瞥了王揽一眼,见他默然不语,便沉吟着道: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皆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皆是以田地为基准征收钱粮耗羡,当差服役,实眸针对的都是乡绅,实无必要分步而行。</p>

不论是摊丁入亩还是士绅一体纳粮当差,乡绅皆会大力抵触,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一步到位,不仅可以彰显朝廷革新之决心,亦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p>

此言差矣。萧永藻毫不留情面的反驳道:历来革新,无不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岂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只会重蹈前明一条鞭法革新之覆辙。</p>

此一时彼一时,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王掞也适时的加入了战团,瞥了萧永藻一眼,他才侃侃而道:前明一条鞭法之所以失败,乃在于文官势力,恰当的说应该是乡绅的势力太过庞大,而且推行不力,前后延续了上百年时间。</p>

如今则不然,乡绅势力经过立国之初的大力打龘压削弱,如今方兴未艾,势力并不算庞大,较之前明,可谓是云泥之别,再则,主张革新的不是臣子,而是皇上,是御极之初,风华正茂的大清之主,不虑担忧革新半途夭折。</p>

再则,以皇上一贯的行事风格,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当差的推行在五至十年之内必将全国推行,绝不会出现前明延续上百年的情形。有鉴于此两点,此番革新绝不会重蹈前明覆辙。</p>

见王掞提到贞武的行事风格,张鹏翮接着又道:皇上行事,素来雷厉风行,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当差乃是一脉相承,皇上绝不会分为几步走,再则,窃以为此番革新,另外还有层深意,那就是打龘压乡绅</p>

乡绅势力的扩张速度远甚于朝廷的预期,绅权的快速扩张不仅严重的压制族权,亦严重威胁官权,这不利于朝廷对县乡的控制,就是要打龘压乡绅,削弱乡绅的势力,剥夺乡绅的特权则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