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监生日记(2 / 2)

大清弊主 塞外流云 0 字 2021-10-17

各地的大小官吏都清楚此次赈灾意义重大,谁也不敢有丝毫的轻忽懈怠之心,再加上京师往各地派了不少监督的官员和监生,更令他们如履薄冰,官员尚且好说,最难防的是那些个年纪轻轻的监生。</p>

</p>

监生虽然有做官的资格,可毕竟还未做安,对官场的规矩可说是窍不通,赈灾的事宜他们虽然从未经历过,但下地方来之前都专门做过了解,些常识却是基本都懂,凡事都喜欢加以印证比较,更是喋喋不休的问个不停,众地方官员皆是烦不胜烦,偏生又得罪不得,这些个监生每日都要写监督日记,并随京报直接送回京师,可说是直达天听,他们如何敢轻易得罪</p>

喜欢与地方官员交流的监生倒还好应对,最令他们惧怕的是喜欢微服私访的监生,那才叫是防不胜防,这年头做官的有几个屁股下面是干净的若是道听途说些贪贿冤屈之类的事记入日记,那可真就叫要命了。</p>

对这些要命的监生,地方官们可说是头大无比,边忙着赈灾事宜边还要分心招架他们,可谓是苦不堪言。</p>

苦不堪言的不仅是地方官员,朝中的众大臣亦是因为监生的日记痛苦不堪,众监生皆知日记有可能直达天听,因此也是格外认真,不仅是勤于观察,而且多附有各自的见解,以期能得到贞武的青睐1日记也不仅只局限于记录赈灾事宜,对各地的驿站路桥城池书院学宫年岁,催科,狱讼等等皆有涉猎,篇篇皆是长篇大论。</p>

初时,贞武还逐细看,只看得天,便大觉受不了,便将应日记转交上书房先行初审,有价值的再行呈报,上书房几位大臣本就繁忙无比,哪里抽得出那么多时间逐细看,当下就请旨,建议将日记转给各部院寺监府及翰林院的官员先行阅览甄选,仅只保留小部分在上书房和贞武手里。</p>

对此建议,贞武自是没有意见,只是提醒留意各地方官员的关系,以防有人刻意隐瞒,这来,京师官员便多了件事,每天都要看上几篇监生日记,还得写出节略,个个自然是满腹牢骚,但此举是贞武创举,众官员也只能是腹诽几句而已。</p>

看的几天下来,众亲力亲为的官员便觉的受益不小,前往各地监督的监生皆是从国子监挑选出来的,基本都是举监贡监,麇增附生及旗人勋臣子弟,大都是才学品行兼优,清高自律的,日记所叙,涉猎广泛,看的几日下来,对其所在的府县便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当地的官员的形象亦是跃然纸上,些有心的官员渐渐认识到这些个监生日记的重要性。</p>

因为这些监生没入官场,不了解官场的规矩,也不存在利益关系,可以说完全是站在公正的立场,如实的记录下当地的情形,这些日记完全可以做为官员考评的依据或者是佐证,他们对此事都逐渐上心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