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顺水人情(1 / 2)

大清弊主 塞外流云 0 字 2021-10-17

 李德全在这节骨眼上赶来何事难道是传旨可为何却又只站在门后并不声张包福全不由一阵纳闷,他是毓庆宫的总管太监,自然是不敢擅自离位,万一胤祯要散朝,不见他人,可不是小事。但李德全前来,同样不是小事。</p>

微一沉吟,包福全便不动声色的向前移动了几步,待胤祯话音一落,他便低头垂首,轻声的禀报道:太子爷,李德全来了,在门后立着。</p>

听的李德全在门后,胤祯同样也是一楞,转念间,他便明白过来,康熙这是不放心,担心他压不住阵脚,特意谴李德全前来,想来,这李德全定然带有圣旨,想到这里,他心头不由微微一热,看来,康熙对解决旗人生计的问题,还是很上心的,只要康熙态度坚决,这事就好办多了。</p>

不过,他现在已经全面掌控了局面,倒是无需再借助康熙的威信,再则,从李德全只是在门后观望,便可看出康熙显然是不愿意公开的,大张旗鼓的支持此事,他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康熙这是把他当过河卒子用</p>

台上胤祯不爽,台下一众旗主,王公勋贵却是噤若寒蝉,胤祯最后这句话,有意将旗人生计和整顿旗务连在一起,那是明明白白的警告他们,旗人入军工作坊务工一事,胆敢阳奉阴违,整顿旗务时,就会拿谁开刀。</p>

康熙下旨着皇太子整顿旗务和解决旗人生计的事情,他们都知道,这么长时间以来,太子除了策划了一出京师严打和建了几所宗学之外,就毫无动静,原本都认为太子是知难而退,闹了半晌,太子却是在这里等着他们。</p>

由皇太子主持旗务整顿,一众旗主和王公大臣心里都有些发怵,这位太子连八旗制度都敢动,天知道他会不会借此机会对旗务大举革新看来,这旗人入作坊务工一事,还真不能怠慢。</p>

胤祯扫了阶下众人一眼,见无人吭声,便站起身来,包福全连忙扬声道:退朝。</p>

见胤祯从乾清门台阶上下来,李德全急忙迎了上去,恭敬利落的扎了一个千儿,道:奴才李德全给皇太子请安。</p>

胤祯微微一笑,道:李总管无须多礼,劳你一大早赶过来,辛苦了。</p>

皇太子这话,可是折杀老奴了。李德全起身,陪着笑道。</p>

皇上可是有旨胤祯和煦的问道。</p>

回皇太子。李德全躬身道:皇上确实有旨,不过,却是给吏部左侍郎王项龄的,升王项龄为工部尚书。</p>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王项龄是南山集一案,他亲自出面捞出来,拉入十四党的,康熙此举不过是送了份顺水人情,上海天津的军工作坊全部纳入工部,几万旗人进入军工作坊务工,每年的开支是笔惊人的数目,仅靠朝廷的正常岁入根本就无法支撑,这工部尚书不是他胤祯的人,根本就驾驭不了如此大的局面。</p>

想到这里,胤祯不由暗叹了一声,他原本是想提拔他岳父工部侍郎罗察为工部尚书的,没料到康熙却将王项龄提了起来,如此一来,他在吏部可就真没人了,康熙还真是好手段,送个顺水人情,都能送得出这等水平,不仅可以起到支持他的作用,还顺手压缩他的势力范围,这手段倒是真得好好学学。</p>

见胤祯未做声,李德全躬身道:皇太子若无别的吩咐,老奴这就赶去吏部宣旨。</p>

那就不耽搁李总管了。胤祯微微颌首,转头又吩咐包福全道:王大人为官清廉,马上着人给他送一千两银子,就当本宫贺他迁升之喜。</p>

李德全一听,自然知道这是皇太子变着法子给他送银子,人多眼杂,他也不敢道谢,一躬身道:奴才告退。</p>

回到毓庆宫不久,便闻报八阿哥九阿哥求见,胤祯知道两人定然是为顺承郡王布穆巴的事情,前来解释的,微微沉吟了下,仍是起身迎了出去,犯不着为这点小事给他们脸色看,甭说现在还只是太子,就是御极登基,借重他们的地方也多,得多多笼络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