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调整(2 / 2)

“我可不会写什么文章,黄主任会不会嫌弃我是个闲人”邵征回头看了一眼黄新良。

黄新良说道:“我哪里敢嫌弃你”

党政办主要是围绕书记工作,所以沈淮跑到哪里,黄新良通常都会前前后后的跟着。沈淮推荐黄新良担任副镇长,虽然还要他分管党政办,但也同时也要他分管教育办,也就没有办法再让跑前跑后的跟着走,所以才调邵征到镇党政办担任副主任。

“今天是黄镇长、邵主任高升,是不是我来请客庆祝一下”朱立坐在副驾驶位上,凑热闹的问道。

“你要腐化镇上的党员干部,也要趁我不在的时候请酒才有诚意,”沈淮开玩笑道,又问朱立,“你跟李社村的宋晓军接触有几次了吧,你觉得他这个怎么样”

朱立见沈淮突然问起他对宋晓军的看法,回头看了一眼,不知道宋晓军是不是哪里给沈淮留下什么坏印象了。

“你有什么话不能说,还要看我脸色”沈淮没好气的问道。

朱立嘿然一笑,说道:“从我们公司来说,宋晓军这人太刁了,不好对付。不要看他在你面前很温顺,我们跟他接触,谈拆迁安置的事情,他的话可不怎么好听。不过,客观的来说,他蛮有能力,也有干劲,在村民里威信很高。要是让他多两年村主任,李社村的面貌应该比现在要好。我觉得啊,拆迁工作要做好,做通他的工作是最主要的。沈书记你刚才拍出四十万来,我看是把他镇住了,接下来的工作应该能简单许多……”

沈淮点点头,跟黄新良说道:“很多工作,不要一味的强迫村里低头,要知道,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梅溪镇建设好。朱总对宋晓军的评价相当高嘛,你也跟这个宋晓军多接触接触,有什么事,让他多拿拿主意,只要主意是他拿的,他的积极姓就会高,镇上也能省事很多。”

黄新良看得出沈淮对李社村的这个村主任也相当满意,也知道乡镇干部通常会看不起村干部,再一个李社、蔡家桥两村刚刚并过来,村干部的心态会更敏感,知道沈淮是在对他打预防针,不要因为工作态度问题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黄新良点头称是,沈淮继续说道:“李社、蔡家桥两村,窝在梅溪河跟渚江的东汊口里面,无桥无渡,解放后也没有修一条像样的公路跟外界相通。鹤塘原本是霞浦县的经济落后乡镇,蔡家桥、李社两村更是霞浦县有名的贫困村。我这两年看过鹤塘移交过来的资料,两村共有不到八百户人家,赤贫户就有六分之一,这真是太穷了。这两个村这么穷,在别人眼里或许是包袱,但在我沈淮眼里是宝地,你们知道为什么”

“沈书记你高瞻远瞩,我们可没有你的眼光。”黄新良讨好的说道。

沈淮之所以提拔黄新良,一是黄新良这段时间来对他鞍前马后,没有丝毫思故主的意态流露,更主要的是黄新良确实有两把刷子,故而推荐他担任副镇长,党政办有一些材料工作,还必需要他来负责。

沈淮不想看到黄新良会庸俗的政治生活彻底的沉陷下去,最好的方法就让他有独挡一面的机会。

沈淮没有想要去跟黄新良交什么心,有时候有些事纯看悟姓,他继续刚才的话题,说道:“两村拥有三公里长的渚江岸线,本身临近入?ahref="http://"target="_blank">冢降烙帕肌G捌诰辈猓降兰负醪挥檬杩#湍苋猛蚨志蘼种苯咏蹲げ础U馕废痔母植模睾5厍约把劁窘春J⒅性「沟厥渌停峁┘憷乃颂跫K说男首匀徊荒芨贰⑻繁龋杀镜土笤贾挥泄返牧种弧⑻返娜种弧H缃衩废痔穆菸聘郑涞氖谐〈笤加腥俟锓段В彩墙衔屎瞎吩耸涞木嗬搿>退闳绱耍耸涑杀净故钦嫉绞谐〖鄹竦?-8%左右。我让市场部门核算过,一旦梅溪钢铁的产品,继续通过公路往外运输,市场幅射范围在三百公里跟五百公里之间,运输成本将再翻一倍。更远的市场,梅溪钢铁将因缺乏价格上的优势而失去竞争力。就算不考虑全国市场以及将来开拓海外市场的可能,梅溪钢铁的螺纹钢若能沿渚江往两岸地区输送,把原材料的运输成本降低也考虑进去,整体利润率就能增加三到五个百分点。”

“差这么多”黄新良也颇为惊讶。

“是啊,相对四亿产值来说,利润率提高三到五个百分点,每年就能多赚一两千万。江港货运码头的投资看上去巨大,一期工程至少要投五千万进去,实际上也只需要两三年就能赚回来,”沈淮说道,“另外,蔡家桥临河临江,在李社村的西边,也适合居住。梅溪钢铁以后要发展成大型钢铁企业,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为梅溪钢铁工作的员工,也将数以千计,我们同时也要考虑这么多员工及其家属的生活问题。所以,我打开始从有心想将蔡家桥、李社两村从鹤塘镇划过来起,就考虑两村合并、李社村整体规划工业区,蔡家桥村整体规划居住区的事情。相当工作,会在三五年间陆续展开,需要在蔡家桥村委会、村小附近建设集中居住区,把两个村近八百农户都迁过来,才能腾出更多的工业发展及建设用地来。”

梅溪镇之前就所辖的二十几个行政村,还有一大批危房亟待改造,这次把四十万直接拨给外划过来的两个村,黄新良打开始也有想不通,这时候才明白沈淮打算:合并办学,就能让两村合并的事开个头,先建学校,然后在学校附近划地建设集中居住区,安置拆迁户,修路与镇区相接,底下的事才会顺理成章。

再一个,也唯有镇上实实在在的对两村进行财政扶持,才有可能消除这两个村的防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