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可是最好的龙井。”聂倩倩显然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很是熟悉,找了一个安静的包厢,直接就让人上了一壶茶,果然,茶香四溢。</p>
秦振华平时对茶叶没有什么研究,但是,闻这个味道,着实是清香扑鼻,秦振华点点头,品了品,感觉到如果过这样悠闲的日子,倒是也不错。</p>
只可惜,自己怎么可能过这样悠闲的日子呢?自己不知道还有多少事情在等着啊。</p>
“秦厂长,以前的时候,我们太教条了,只知道将目光望向苏联,现在才知道,我们是井底之蛙啊。”坐下来之后,张忠首先开口了。</p>
苏联的那套战术,怎么推进,怎么装甲洪流,所有人都很期待,只可惜,世界已经变了啊,这场战争,不仅仅伊国失败了,而且,苏联都没有了。</p>
苏联的理论,当然就不成立了,国家都没有了,说明肯定是在大方向上出了问题啊。</p>
“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啊。”秦振华也是很感慨:“所以,只有紧盯世界先进水平,不断地吸收世界先进知识,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不让我们限制住了,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在八十年代,我们一机厂和西方广泛地合作交流,我也不会得出那些结论来。”</p>
为何秦振华有这样的视野?为何他能推测到真正的结局?就是因为秦振华开阔了眼界,了解到了西方先进水平是什么样子的,知道双方的差距究竟有多大。</p>
伊国打了八年,那又如何?当年伊国的坦克兵交战的距离,几乎就是在五百米左右,哪怕就算是他们有不错的火控系统,也都不想用,直接上去就是目视瞄准,凑合着打而已。</p>
西方呢?</p>
秦振华记得很清楚,当初去英国考察的时候,英国人的120毫米线膛炮,就可以最远在两千八百米的距离上狙杀敌人的坦克了,西方面对滚滚的苏联装甲洪流,采用的就是远距离狙杀的方式,相比粗糙的苏联货,西方世界讲究的是精益求精。</p>
但是,秦振华知道,不代表着部队知道,毕竟,部队里面的大多数人,是没有出国的条件的,部队里面的大多数人,经验都是靠一代代积攒下来的,老兵传授新兵,这些经验,自然都是过去的,长此以往,部队的眼界自然也就被局限住了,不仅仅是一线的战士,不少的搞理论的人,都被局限住了。</p>
还好,这场战争,把大家彻底打醒了,让他们自以为的方案彻底破碎,让他们彻底惊醒,时代已经变了,如果自己不跟着改变,那就是落后挨打!</p>
秦振华可以感觉到这一点,军队研究这场战争,孜孜不倦地研究着这场战争,就是希望从中找到自己学习的地方,让这种悲剧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