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少年英雄(2 / 2)

天下安康 鸣奇 0 字 2021-07-09

见到薛世雄,杨佶激动地握着薛世雄的手说道:“今日若无将军,佶几无幸免之理啊!”

大难不死,百感交集啊。

这二十余日,杨佶在崞县城中,几如百爪挠心,坐立不安。

杨佶素来有“小元德太子”的称号,以贤德仁孝闻名。但实际上,杨佶才十多岁,受杨广的熏陶、潜移默化更多,所经历,所面对的环境远优于其父,其心性、韧劲也远不如其父。

若是杨昭在城中,早想着自救破贼了。

杨佶有父亲的聪明,却无父亲的果决。有父亲的谨慎,却无父亲的坚毅。这些日子,他既担忧雁门城的安危,又想着突围南下,犹犹豫豫,难以决断。而且他虽然像父亲一样礼贤下士,却礼的是文人,下的是名士,对于丘八、武夫一类人,并没有像父亲一般重视。

崞县的防御,实际上都是黄维扬和太子右率独孤盛二人布置的。

为了激励军心,黄维扬甚至选择住在了北门城头之上,与北门的将士同食同眠。三军将士无不大受鼓舞,拼死力战。

后来突厥人稍稍退却,黄维扬建议杨佶突围南下。杨佶有心赞同,却又担心若是南下,不等于弃了祖父,实在不孝。犹豫到最后,也没能成行。

黄维扬无奈,总不能说,若是天子死在雁门,你逃回塞外,大隋好歹也有个继承人啊,总不至于让人家端窝。

在黄维扬看来,皇太孙似乎有些难当大事。

幸好薛世雄来的及时。

这次黄维扬也见到了自己的弟弟黄维烈。

黄维扬没想到二弟这个年龄就敢不到百骑突围,胆识着实让人佩服。

兄弟二人,从小一起长大,现在父亲不在,在天子面前,几乎是相依为命。若是弟弟出了事,他几乎不敢想象。

幸好弟弟求援成功,不仅完好无损的返回,还带来了严孝武等两万多听命的军队。有了这支部队,他们兄长在诸军之中的话语权就大了。

崞县解围之后,便是救援雁门。

但雁门城为突厥人十多万大军包围,诸部多以步兵为主,也不可能贸然向雁门出击。否则野战之中,怕不得尽为突厥骑兵击溃。

这时黄维扬建议道:“始毕贼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举兵围困天子,必谓我仓猝之间,不能赴援故也。我军此来,宜白昼则引旌旗数十里不绝,夜晚则钲鼓相应,突厥贼虏必谓救兵大至,不敢再急攻雁门。否则我军悍然北上,彼众我寡,若是悉军来战,必不能支。”

黄维扬的话正如薛世雄心中。

薛世雄多谋善战,他虽然急着救援天子,但也没失了方寸。此时此刻,他很清楚自己并无没把握仅率这些临时拼凑的部队,便打过十多万的突厥骑兵。

于是薛世雄听从辽东黄维扬的建议。让诸军故布疑阵,装作几十万人同来救援的样子,惊吓的突厥斥候连连后退。

不久之后,黄明远派去联络的使节终于到了薛世雄军中,隋军的大反击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