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是草原部落不愿意投降,而是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双方之间根本没有信任。他们本身实力弱小,又畏惧隋人包藏祸。一旦来到了大隋的地界,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而大隋也担心这群人是喂不熟的白眼狼,不愿做东郭先生。
被隋人接纳的难度太大,其实也证明斛律部的幸运与厉害。自从步迦可汗战败之后,草原环境日益艰辛,希望投奔丰州的部落不知凡几。这些部落不敢贸然前往隋人地界,所以更想走通斛律晟的关系,来达到进入草原的目的。
只是外来的部落跟斛律部本身就是竞争关系,而斛律晟也知道他这位兄长不是很喜欢胡人,因此从没敢在其跟前提过此事。
伏延旺荣作为一个小部落的族长,虽然看似很尊贵,其实比个大隋的破落户也好不到哪里。整个伏延部更是穷困不堪,大部的产出都要供奉给盟主秃发部,经过几个月的消耗,几乎山穷水尽。
伏延旺荣知道突厥是顾不上他们,因此他希望能够投奔大隋,被允许在隋境放牧,到时候也能够填饱肚子,保住部落。
往日走不通斛律部的路子,但现在不是有斛律晟的妹妹。只要她能帮着说通斛律晟,投奔大隋也有了可能。哪怕大隋不接纳他们,他们投奔斛律部,也能进入丰州不是。
因此现在伏延旺荣把斛律敏儿当祖宗对待。
当然伏延旺荣也担心若是丰州军不接纳他们,他人投奔了斛律部被对方直接吞并了怎么办。伏延旺荣倒是机敏,他准备联络四五个相交熟络的部落,一同前往斛律部,倒到时候他们一起抱团,就是斛律部拿他们没办法。
伏延旺荣也知道自己的这个计划未必能够成功,只是但凡有一线希望,也得付出百倍努力。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和斛律部接个善缘。
当然这个想法不错,但是伏延旺荣却是高估了自己几个盟友部落的实力和能力。马上此事便被鹈泉周边最大的秃发部给知道了。
秃发部,与鲜卑“拓跋”同宗同源,汉末迁入河西。十六国时期,其族长秃发乌孤曾建立南凉国,后为西秦所灭。北魏统一北方之后,秃发鲜卑最终回归拓跋氏,在孝文帝改革中,主体被融入汉族,剩余的一小部分演化为柔然族。柔然族人后来被突厥击败,残存的秃发鲜卑继续活跃于贺兰山以西的地区,然后不断被突厥人打击,走向没落。
若是按照原本历史,差不多在始毕可汗时期,突厥完全统一草原,秃发部这个柔然余孽也将被踢入历史的尘埃。只是现在历史转了个大弯,突厥势力退出贺兰山以西之后,秃发部又在鹈泉牧场周围不断发展,反而有复兴的迹象。
秃发部知道斛律敏儿之后,也起了奇货可居的想法。当然他们不是想投奔大隋,而是希望和斛律部做笔生意,通过斛律部和黄明远取得联系,然后获得大隋的支持。
秃发部首领秃发拔能也是个清醒之人,他看出步迦可汗兵败之后,已失天下,群雄共逐之。而能够左右这个局势的其实就是大隋。秃发部虽然先手已失,但是只要有大隋的支持,他便可以整合河西各部的力量,然后北伐于都斤山,联络柔然旧族的契丹、室韦等部,驱逐突厥,建立王霸之业。
所以对于斛律敏儿,秃发若能是势在必得。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