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自信过头的明仁宗(1 / 2)

 吴与弼很少出门,跟着吴溥去过几次诗会,虽然他在诗会上也很低调,从不发言,并无存在感,不过内阁辅臣吴溥的儿子,参与诗会的人岂会不留心。

杨溥见过吴与弼。

工作闲暇之余,内阁众多辅臣总会说一些自家事,其中吴溥爱夸自己儿子,是以内阁辅臣大多知悉吴与弼在黄昏的指导下,准备编一本类似《广韵》和《集韵》之类的书籍出来,虽然大家面上说着恭维的话,其实内心深处还是不看好。

一个人想要编一本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而且不是一般的书。

是类似《集韵》和《广韵》的韵书。

关键是这个人还没及冠。

这真是闹着玩的了。

看见黄昏是想让自己收吴与弼为门生,杨溥倏然站起,脸色大变,“黄指挥可莫要折煞我了!”

论学问才华,吴溥真比自己差?

杨溥觉得是。

但只是他觉得而已,因为这是一个读书人该有的骄傲和尊严,当下大明朝,能让杨溥自愧不如的,只有解缙一人。

其余人皆碌碌耳。

也许还要加一个黄观?

不过不重要,在读书人眼中,能压过自身的只有那些名垂青史的大家,比如苏仙韩愈之流,哪怕是在面对解缙这样的大才子,杨溥也不会表达出自愧不如的情绪。

最多也就是埋在心里。

可吴与弼身边有吴溥,还跟随高贤宁和黄观做过学问,杨溥再有自信,也不敢收这样的门生,着实是压力太大。

何况杨浦也明白,吴溥不会同意。

和杨溥一样,吴溥也有读书人这种老子才情天下第一的迂腐思想,那句文无第一并非没有理由。

所以何必讨这个没趣。

黄昏见状暗暗头疼,不用猜就知道杨浦的心思,也怪不得杨溥,着实是吴与弼的条件太好,一般人真没这个信心当好他的恩师。

但这可由不得你杨溥。

起身,笑道:“杨先生多虑了,晚生岂敢折煞您这样的大才,着实是吴与弼大才,叔父黄观已经教无可教,叔父吴溥亦是一样,就连高贤宁高先生的学问才识,也被吴与弼学了去,但听吴与弼说过,他依然还有诸多疑惑,心中有很多念想,但始终差着一丝灵犀,晚生便想着杨溥先生的才识,也许能助吴与弼打破这瓶颈,为大明文化开花结果出一个灿烂的明珠。”

这是实情。

吴溥就不说了,只要儿子吴与弼想学,他倾囊以授。

叔父黄观也一样。

就连高贤宁,也经常指导吴与弼,偏生吴与弼着实聪慧,很是能吸纳新学识,学的很多,心中疑惑也很多,虽然厘清了不少,但终究还有那么一些。

也就是说,吴与弼要创出崇仁理学,还真得按照历史的来。

博纳百家之后,就差杨溥给吴与弼这个容器里添上一勺子。

一勺子,溢出。

崇仁理学便成。

杨溥还欲拒绝,他确实顾虑很多,但太子朱高炽却忽然笑道:“弘济,要不你就当了这恩师,吴与弼素有大才,如果将来科举成名,将来显耀于朝堂,也是一桩美事。”

杨溥面上不动声色,心中思绪电转。

殿下为何要让自己收吴与弼为门生?

殿下应该知道其中的曲折关系,如果收了这门生,今后大概率就要和吴溥交好——如果是一般的辅臣,还无所谓,可朝堂谁不知道,吴溥和黄昏是一伙的。

这很可能是会被陛下认为,黄昏、吴溥是利用这个机会交结太子。

会很麻烦。

毕竟牵扯到了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