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无忌函谷(求票票)(1 / 2)

秦时小说家 偶米粉 0 字 2021-09-14

 秦国地处西陲,虽建国数百年,却是传承风华不显,无论是诗书礼仪,还是百家之学。</p>

同山东诸地相比,差之甚远。</p>

昔年,穆公先祖因以为霸业,手下得力之人大都非老秦人。</p>

百里奚是楚国人!</p>

上卿由余是晋国人!</p>

上卿蹇叔是宋国人!</p>

大将丕豹是晋国人!</p>

……</p>

还有一些其余之人,也是不少,拓土千里,称霸西戎,穆公乃有霸业,秦国乃有强大根基。</p>

《求贤令》!</p>

果然秦国之内有足够的贤人,孝公先祖也就无需向山东诸地散发求贤令,求得贤人强大秦国了。</p>

至今在秦国庙朝之中,身有山东籍贯之人的官员仍有七层以上,也就这些年两大学宫立下。</p>

这个比重稍微有些降落。</p>

否则超过八层也不难。</p>

魏国!</p>

从魏国之中走出的大才很多很多,秦国受益,齐国受益……。</p>

而魏国空有大才如星,却一颗不取。</p>

“魏国!”</p>

“齐国!”</p>

“有尊才之美誉,却无用才之恒心!”</p>

周清立于旁侧,也是看着面前这座枯败的大梁城,里面的确还有人……,却是一些杂乱之人。</p>

岁月长河中,这座战国岁月的辉煌之城,会一直枯败下去,直到有一天被黄土掩埋,被黄沙覆盖。</p>

如今也差不多如此。</p>

这座城池想要再次繁华起来,不太可能了。</p>

不符合秦国统御诸夏的需要,比起在将旁侧的城池繁华起来,也比修缮这座大梁城更好。</p>

大梁城内的三晋风华太多太多了。</p>

比起仍更多人看到,比起让更多人知晓,还是放弃更好,三晋的风华再好,接下来大秦风华会更加独一无二。</p>

大一统的诸夏,会迸出超越三晋数十倍、百倍以上的风华。</p>

人才!</p>

烽火诸国数百年,遍观诸国兴衰,无不与此有关,得大才者,君臣一心,其国必强。</p>

春秋的一位位霸主莫不如此。</p>

百多年前,魏国是最为强大的诸侯国,自然吸引一位位才学之人寻找机会,欲要一展所学。</p>

西河学宫在前,自然更令人期待。</p>

可惜了。</p>

西河学宫之后,公叔痤、庞涓之后,魏国不在关键位置上任用外来士子,对于外来士子很是不信任。</p>

宁愿以不通军略的宗室贵族为上将军,也不愿意以其余龙贾等人为上将军,对外战事连连失利。</p>

精锐雄视诸夏的魏武卒被损耗殆尽。</p>

魏国自此衰微!</p>

“待山东诸地安稳之后,朕欲要采取郡侯当年曾于朕说过的一件取才用才之道。”</p>

“两大学宫!”</p>

“每岁两千人太少太少了。”</p>

“以大秦如今的所需,还可以再多上一些。”</p>

“自关中走出,诸郡之地设立的蒙学、官学尚可,日后大秦为官者,必由此而出。”</p>

始皇帝嬴政视线落在大梁城四周,一切也是有些荒凉,尤其如今已然是临近初夏。</p>

万物生机勃发昂然,翠绿之色弥漫天地之间,偏生大梁城外,一切都这般的……萧索!</p>

魏国失去太多太多的人才,以至于从战国霸主的地位跌落,至此大争之世,秦国崛起。</p>

秦国之崛起,便是因为大才。</p>

日后,更是少不了大才。</p>

哪里有大才?</p>

那些行踪飘忽的山东士子?</p>

秦国现在完全可以培养出自己的大才,却是……需要时间!</p>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p>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p>

“陛下沿着鸿沟一路来此,鸿沟……罕见之水家杰作,却也非一日可以功成。”</p>

周清笑语。</p>

帝国初立,百业都会发展起来的。</p>

皇兄之心自己知晓,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事情一一落下,一一办好。</p>

将诸夏彻底的纳入一体。</p>

这……很难!</p>

尤其诸夏刚从战国乱世结束,有些人……还在,就更添阻力了。</p>

“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p>

嬴政微微颔首。</p>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p>

坐在这个位置,一切都有属于自己的职责。</p>

十二旒之珠的通天冠……,戴在头上,很重很重!</p>

然……诸夏间,只有自己一个人可以戴上。</p>

……</p>

……</p>

“这就是魏信陵君的画像!”</p>

“的确翩翩如君子,姣姣如美玉!”</p>

“嫣然,你的书画之道相当不错。”</p>

雅湖小筑。</p>

位于大梁城外数十里的一处邻水之旁,四周是低矮的丘陵比较多,是以在这里尽管也有人居住,却不为繁华。</p>

不过一二村落罢了。</p>

值未时,这里的四周适合耕种之处,已然有不少人出现在田亩之上,其间还有牛羊之音飘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