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一门忠勇(求订阅、票票)(1 / 2)

秦时小说家 偶米粉 0 字 2021-08-15

 “大王!”</p>

“昨日,扶苏公子五人在宫门外守候武真侯半个时辰。”</p>

“后来相遇武真侯,便是得了前往中央学宫的差事,如要知道详情,还得数个时辰。”</p>

孔武方正的神容上,蒙毅那越发显得沉稳的气色涌现,身为长史,已然位列近臣,袍服高冠,起身一礼。</p>

于大王之言,于大王之心,了解一些。</p>

却不能够多言。</p>

想要知晓扶苏公子五人的具体情况,怕是得等午时之后,方会有消息从中央学宫传来。</p>

“哈哈哈,说的是。”</p>

秦王政顿然一笑。</p>

随即,不在多言,将注意力落在手中的文书上,这份陇西传来的文书,是想要引入大河之水,以为灌溉沟渠,增加良田。</p>

这是一件好事,就是想要咸阳这边派遣得力之人。</p>

此事自当允许。</p>

随之持笔蘸墨,批示!</p>

蒙毅亦是一笑,悄然间归于座位上,安稳自己的工作。</p>

不出两日,便会有大朝会落下,许多事情,都还要准备一下。</p>

“将这份文书速速交由国府,速速办妥。”</p>

“于相邦传寡人口令,九原蒙恬军事紧要,贯通燕、赵、北地的长城一事,当尽快功成。”</p>

“一应民力、粮草的调遣,大力跟随!”</p>

“同时,加紧修建驰道!”</p>

随着秦王政开始批阅军政文书,整个兴乐宫厅殿内,直接陷入一股别样的寂静之中。</p>

两侧侍人相距甚远,未敢近前,以免大王不悦。</p>

没多时,秦王政刚将手里的一份文书批阅完,便是丹凤之眸紧锁,专门的侍者近前,双手捧起,放入早就准备好的木盒内。</p>

“喏!”</p>

秦王政之语刚落,那侍者深深一礼,快速消失不见。</p>

“蒙毅,接下来的大朝会,蒙恬怕是回不来了。”</p>

“岭南事情紧要,蒙武将军也是回不来了。”</p>

“可有想念父兄?”</p>

文书之上的事情,并不令秦王政欢喜,。</p>

上面所语,北胡匈奴已经将燕地以北的东胡彻底击溃,彻底将东胡之人纳入麾下,至此,完成整个北方草原之地的统一。</p>

一如大秦东出函谷,扫灭六国,一统诸夏!</p>

甚至于文书之上,还有言语,似有燕赵之地的诸夏之人相助,否则,北胡绝对不会这么快将东胡吞灭。</p>

如此,更是令秦王政不喜。</p>

原本想着,北胡要全力攻灭东胡,九原驻地的蒙恬可以归来的,现在……是归不来了。</p>

蒙氏一门,蒙恬在北抵御匈奴,蒙武在南征伐岭南百越,蒙毅在自己身边随伺,一门忠武。</p>

心有所感,看向下首正书录文案的蒙毅。</p>

蒙毅很不错。</p>

虽没有李斯那般的才学谋略,可是行事稳重,多中正平和之策,那是大秦一天下之后所需要的。</p>

庙堂之上,有些人已经逐渐老了。</p>

自冠礼亲政以来,已经过去十多年,当年先王之时的旧人都不存很多了,与有所感,笑语问着。</p>

“大王!”</p>

“蒙毅虽想念父兄,然……大秦刚统御诸夏,些许小家之事与之相比,不若远矣。”</p>

“待大秦万事和安,自当有很多的时间相见父兄!”</p>

蒙毅闻此,连忙再次起身一礼,看向大王。</p>

刚才虽在书录文书,大王所语也是听在耳中,怕是北胡匈奴那边有动作了,兄长蒙恬也要有动静了。</p>

父兄!</p>

自是想念的。</p>

可眼下还不是思忖那些的时候。</p>

“蒙氏一门自老将军蒙骜从齐入秦以来,一直为先王重用。”</p>

“老将军历经大秦三代先王,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更是为大秦留下一门英杰,寡人登位之初,非老将军稳定军事,大秦难料。”</p>

“蒙氏,当有大功!”</p>

秦王政对于蒙氏一族很有好感。</p>

大秦自商君变法以来,山东诸国多有才学之人入秦,遍观惠文先王到如今的岁月,庙堂之上,那些人出了很大的力气。</p>

反而是老秦人自身,没有太大的英才而显。</p>

最为令宗室得以自傲的还是惠文先王岁月的智囊樗里疾,昭襄先王岁月,庙堂大权一直为楚国外戚掌控。</p>

而后还是范雎入秦,被先王重用,收拢大权。</p>

其后两代先王更迭,文信候吕不韦把持朝政。</p>

并无任何一位宗室可以站起来,到自己这里,先王留下的子嗣更是只剩下王弟一人。</p>

王弟之才,自己从来不怀疑,就是相比智囊,秦王政都觉得丝毫不逊色,甚至于还要远远超过。</p>

奈何……王弟虽心系大秦,更为心系道者修行!</p>

现今……诸夏之地都是秦国的土地,诸夏之人都是秦国之民,自己所用之才接下来也是要从诸夏选拔。</p>

虽为那般,短时间内……老秦人与早先一步扎根秦国的山东诸人必然优先。</p>

相对于山东诸国那些人,他们的忠心无需多言。</p>

蒙毅如今也才二十余岁,较之王弟大上一两岁,合当重用的时候,对于忠臣,对于才干之臣,秦王政绝对不吝啬赏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