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天子之位(求订阅、票票)(1 / 2)

秦时小说家 偶米粉 0 字 2021-08-15

 兴乐宫内!</p>

自从周清归于咸阳以来,前来这里甚多。</p>

尤其是随着国府、廷尉府邸、其余中枢重臣一一建言以来,停留在兴乐宫的时间越来越长。</p>

尤其是近日来,多有彻夜言谈。</p>

临近大朝会,诸般要事越来越多,需要即刻做出决断的越来越多,关键每一项决断要事牵扯的越来越多。</p>

“从蒙武将军传来的文书来看,如今五岭之渠贯通,三路大军南下,再有一年,便可兵锋直达南海之地,越人遗族不为拦阻。”</p>

“从这份舆图缩放尺度来看,整个江南之地,丝毫不逊色原有楚国之地,偏生其上之民连百万都远远达不到。”</p>

冰山左右堆积,夏日滚滚热浪相触,白雾顿生,随门窗洞开的微风徜徉,大殿之内自有清凉。</p>

由着计划的时间,大朝会就这两三日了。</p>

大小要事,八层以上搞定,只剩下一二尚未彻底决断之事,准备放在大朝会上公义。</p>

扫着大厅左侧区域那几位正在执笔细细抄录典籍的王族公子,周清立于右侧区域的一座屏风之前。</p>

那里正悬挂着一副崭新的羊皮舆图,是蒙武派遣先锋斥候率先从刻画烙印的,虽然不算详细,却是大致轮廓有了。</p>

“江南之地,实在是辽阔。”</p>

“却是所得甚少。”</p>

相邦王绾在列,也是看向那副舆图,从舆图上的标注来看,适合耕种的田地很少很少,大都是群山、大川,地形高低不平。</p>

除非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将那些茂密的丛林焚灭,而后不断细化处理,才可成为可长久耕种的田地。</p>

虽如此,那些处理过的田地在地力上也比不上关中、中原、蜀中的地力,是以……对于三十万大军进入江南,并不算赞成。</p>

可若是将其攻下的话,也是极好的。</p>

毕竟,多了一处极大的土地,保不准在上面就会有什么矿藏之类的特产,足堪所用。</p>

“哈哈,江南之地目下的确没有什么用处,不过,许多事情我们先做了,后人就方便多了。”</p>

“如眼下诸夏之民,上古之时鲜少,三代之时千万,而今两三千万。”</p>

“果然诸夏相安无事,休养生息,繁衍不断,只消百年,这个数目便会翻上一番,果然承平日久,将来超过万万之数也是正常。”</p>

“庶民多,而田地少,不算正常。”</p>

“现在将江南之地,甚至于北胡之地、辽东之地、大河以西之地先行占据,日后自有大繁华。”</p>

周清含笑道。</p>

当初王兄定下攻略江南的计策,庙堂之内反对的人不少,但王兄还是一力坚持了,尽管从去岁以来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p>

固然是开疆拓土之功,亦是高瞻远瞩之力。</p>

无论在什么时候,支撑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根基,便是土地的多寡。</p>

土地多,自然有巨大的潜力,只要路子正确,顺水渠成。</p>

土地少,纵然一时侥幸,长远也会自动被超越。</p>

春秋以来,为何诸国之间有不断的冲突和厮杀,为何要一次次的攻城掠地,那就是根源。</p>

自己的城池和土地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多,实力自当越来越强,很简单的一个道理。</p>

“武真侯所言甚是。”</p>

“江南之地广袤,眼下看似蛮荒,将来未必如此,起码从咸阳现在多出来的些许瓜果,滋味就相当不错。”</p>

“还有一者,便是在下月前从大田令处所得,似乎在江南之南,有一年多熟之谷物,那些越人随意耕种,便可收获甚多,甚至于丝毫不逊色关中沃土。”</p>

“不知是真是假。”</p>

咸阳令冯去疾亦是在列。</p>

冠带而立,清朗一笑,看向那副舆图,语落江南事。</p>

对于江南之地,当初大王决意平定诸夏之南的时候,自己是认同的,因为……若是不将那里占据,很有可能诸国残余流窜其中,成为将来的隐患。</p>

果然将其攻略,则诸国之力不存,将来也可以处理江南地。</p>

一如巴蜀,百多年前,那里也是有些蛮荒,如今为何?</p>

就是先例!</p>

江南地未来说不得也有这个可能。</p>

“有些事情当不会空穴来风。”</p>

“诸夏谷物成长,自有特点可寻,否则,难以被人所驾驭。”</p>

“江南之地的拓展,其实不为复杂,以诸多水系脉络为源,逐步延伸,土地虽少,以河流两侧堆积之田地为引,千万人轻而易举。”</p>

“将来民力足够,继续拓展。”</p>

“当然,那些都是后人事,蒙武将军这份文书,起码是一个相当好的消息。”</p>

周清也不太清楚此刻那一年多熟的谷物是否被驯化,可……就算不为驯化,应该也可以找到。</p>

</p>

接下来自己有时间,可以亲自去看看。</p>

说着,看向身侧左右的冯去疾等人,不在那个话题上继续多言。</p>

今日之事,并不在蒙武将军的这份文书上。</p>

“下江南,定阴山,乃是一天下未完之举。”</p>

“寡人同你等都有很多事情要做。”</p>

“相邦,大朝会诸般事准备如何?”</p>

秦王政一身轻便的黑色绣金丝袍,脚踏长靴,随意冠带,从上首走下,亦是笑语。</p>

蒙武这个时候送来这份文书,的确是一个好消息,五岭之渠贯通,后勤粮草辎重不存在问题,许多相关人员的前往都简单很多很多。</p>

大军推进的速度起码提升十倍。</p>

那里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抵抗之力,甚至于蒙武曾趣言,相对于越人的威胁,那里复杂的天候更为之恐怖。</p>

“大王。”</p>

“臣与诸位大臣商议,大朝会可依三件大事推进。”</p>

“一则,新朝开辟!”</p>

“三代以来,莫不如此,大秦扫灭诸国,一统诸夏,煊赫之功不逊色大禹、成汤、武王,自当有大秦统御诸夏,开辟属于大秦的诸夏岁月。”</p>

“二则,天子继位!”</p>

“大秦扫灭六国,大王为秦国之主,自当为诸夏之主,诸夏之主历来便是天子之身,便是诸夏天子。”</p>

“三则,风华典章!”</p>

“三代以来,无论大夏,还是大商、大周,均有迥异于前朝的独一无二风华,那是新朝的根基,也是新朝隔绝前朝的彰显。”</p>

“大王,以为如何?”</p>

相邦王绾近前一礼,将大朝会准备之事一一到来。</p>

大朝会上涉及的事情很多很多,无论如何,都起码要有一个章程不是,要有一个顺序不是。</p>

而作为大秦一天下之后的第一个大朝会,自然须得明晰纲要。</p>

其余诸事可缓缓推进。</p>

他们有足够的时间。</p>

“新朝开辟。”</p>

“继天子位。”</p>

“风华典章。”</p>

“连日来,寡人同武真侯商议众多,所得也是众多,故而觉得现在还不到处理所谓新朝、天子位、风华典章之时。”</p>

“蒙毅,功册可有齐备?”</p>

秦王政闻此,陷入沉吟,一双有神的丹凤之眸扫过相邦王绾、李斯、冯去疾、国尉等人。</p>

摇摇头,双手背负身后,相邦所谋固然不错。</p>

却非自己心性所至。</p>

起码,暂时还不是处理那些事情的时候。</p>

念此,看向蒙毅。</p>

“大王,都已经准备完毕。”</p>

蒙毅在侧,近前一礼,沉声而道,这是自己负责的事情,从书录完毕之后,又重新整理了两遍。</p>

不说没有半点遗漏,起码在自己的环节上,没有出现任何问题。</p>

至于其它环节,如果有人想死的话,也无所谓。</p>

“大王,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的第一次大朝会,依从典籍,是要与之铺排,彰显大秦强盛之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