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忆往昔(中)(1 / 2)

 “当时,先皇虽然已经驾崩,但支持他的大臣大有人在,坚决反对陛下登基为帝。毕竟陛下登基,就成了皇帝,那以后的皇位继承者便与先皇子嗣无关。”

“所以,当时有近半数的大臣坚持陛下只能摄政不能登基,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太后娘娘出面,采取非常手段,才将事态镇压下来。这就是为什么陛下感念太后娘娘的原因之一。”

“太后娘娘采取什么非常手段镇压?”李铁十分敏捷的抓住高鉴的话头。想着既然已经说开,先且不论是真是假。能知道多一些,就尽量知道多一些。

高鉴有点不堪回首的味道,他缓缓回道:“太后娘娘很有魄力,不惜将为首坚决反对陛下登基的十几位大臣全部除名并赐死,这其中有文将也有武将。”

“这么说,除名并赐死那十几位文武大将的不是陛下的圣旨,而是太后娘娘的懿旨?”

“也不是,”高鉴摇头,“是太后娘娘拿的主意,但却是以陛下圣旨的形式发下去的。”

“除名赐死的文武大将,没有牵涉到他们的家人吧?”李铁又有心问道,因为他听说熊彬彬师父好像全家都死于那次政变。

“没有,但除了两个人。”

“哪两个?”

“两位都是武将,而且都位高权重,一位是赵凡左大将军,一位是熊彬彬中大将军。”

“哦。”李铁只是听似漫不经心地答应了一声,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惊讶。

但从这番话中,他感觉到高鉴这个人说话还是很靠谱的。

至少在赵凡和熊彬彬两位师父的阐述上,高鉴尊重事实,没有撒谎或刻意隐瞒什么。

“为什么赵凡和熊彬彬这两个人要除外呢?”李铁又问道。

高鉴回道:“这其中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的。”

李铁笑了笑,说:“反正我来都来了,一两句话说不清,不妨一二十句说呗,哪怕上百句话,我也洗耳恭听。”

好不容易碰到一个知道多的,又敢说的,哪能轻易放弃?

李铁不想给高鉴回避的机会。

高鉴点了点头,“那好吧,我就简单对你说说。你知道赵国皇室本应姓赵,如今却为何姓李吗?”

“好像知道,是一位姓赵的皇帝感觉赵氏子孙每况愈下,所以很有魄力的将皇位禅让给一位姓李的大将军。”这个李铁是知道的,听花鑫讲过。

“对,赵凡大将军就是赵氏后裔,一来他身份特殊,二来他位高权重,三者他又反对陛下,万一兴兵n,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不能留。”

在李铁听来,高鉴的解释还不够充分。

而且,这不是给人一种恩将仇报的感觉吗?

人家姓赵的皇帝心胸广阔,将皇位坚决让给姓李的将军。

若干年后,赵氏出了一个牛逼的武将,姓李的皇帝却害怕人家n将人家除名赐死,还包括他的家眷!

李铁有点无语,操守呢?同情心呢?

这逻辑,就不怕为天下笑吗?

李铁又问道:“那另外一位大将军,又是为何要杀他全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