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事情兵部上书齐泰也从来没有谈过,但是康石却能通过他的只言片语来判断,整件事情与方中愈有关。
康石只能苦笑一声。
“当然,如果是在之前我还丝毫都不知晓,可是刚刚您这样说的时候,除了他,我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人,可以将黔国公那样的人物,都牵扯进来。
进了大明帝国,出了陛下,没有谁有这样的能量,可要是真的啊,从朝中的大人物中挑选一个人出来的话,除了他我也想不到其他人,就算是如今的议事长张大人恐怕都没有这样的想法。”
这就是猜测,从结果来推导出过程,他已经下了结论,再来推导的话就非常的容易。
兵部上书齐泰,越来越欣赏了,他觉得自己如今挑选的这两个人都不错。
当时自然不知道,他在和自家大人谈论这些的时候,自家大人是个什么想法?
可是如今当他在路上的时候,就将之前的所有的事情都仔细想了一遍,最后得出来的姐妹就是这样。
所以当最后大人问他愿不愿意离开的时候,他非常肯定得答应。
和其他人一样,他们都已经中了方中愈的毒,那就是他们都坚信方中愈所要做的事情一定都能够成功。
至少在现在这种状态下,相信方中愈比相信那些,丝毫没有这种事经历的人要好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他们离开了京师,正在全力以赴的往边境上赶。
和康时一道去的都是,之前他手下支持他的那些年轻人,那些年轻人如今跃跃欲试,一路上叽叽喳喳,丝毫没有感受到,他们的领头人,康石康大人是多么的焦虑。
这可是他们第1次离开京师出任务,自然是非常的高兴的,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在这种状态下必然是有一些事情要发生的。
还好这一路上没有什么波折,当时的所有的衣食住行都是下面的人安排,所以就算是他精神不在状态,也没有影响到整个事情的正常进行。
越靠近京师,百姓们讨论的越厉害,因为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自然有多余的时间来考虑一些,之前他们完全够不到的事情。
越往北去吗?自然这样的人就越少,毕竟他们还没有那样的机遇和是时间来做这些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孔家的人还没有做出相对应的状况,就算是有些人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不妥,可自身的优越性还是让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有人针对的他们这件事情上了。
方中愈没事儿的时候陪陪妻子。
这种状态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毕竟心里有人牵挂着,身体上有人操心着,方中愈只要考虑大方向的事情上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如今这种状态,他们依然没有其他的事情,会影响到他。
议事长张大人已经接到了宫里的通报。
但是他却高兴不起来,没有其他的原因,道理就是非常的简单,那就是现在的他们,已经在这件事情上牵扯太深太深了。
对于通报上写的那4个字,预谋造反,议事长张大人摇头苦笑。
孔家需要造反吗?不需要,可是现在有人跳出来说他们要造反。
那么这件事情的性质也就发生了改变,至少对于现在的朝廷人物来说,这已经是一项非常大的罪名了。
上一次有这一项罪名的人,10多年前就已经死掉了,太祖皇帝,对他们的处罚一点都不清,族灭都是存在的。
议事长张大人,只得沉默,他知道,这样的罪名能从宫里传出来,意味着宫里的那位已经默认了这个说法。
从事情发生到如今这个状态,有些事情解不清楚,可是一想到皇帝的态度,议事长张大人,自然能够清楚,从头到尾的来龙去脉。
他沉默有很多原因,除了本来对整个孔家的可惜之外,还有对自己的一种无奈的叹息。
这些年其实他想过自己要走到哪一步,甚至在如今的这个位置上要呆多久,又要做出哪些功绩。
告老还乡一直都是他的梦想,虽然朝廷不允许皇帝不允许,他知道,现如今他处于这个位置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过度。
正是因为这件事情的存在,所以他一直还在努力的做事情,如今朝中的大佬们,他的年纪最大,人生最多与他有关系的人也最多,就算他不贪恋权势,有些人也不希望他这么快就离开朝廷的。
每一个还没有获得权势的人,都在怀疑当初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毕竟如果他不同意的话,没有人会强迫他干。
可是每一个在权势职位上呆得久了的人,最终都会受到那样的舒服,那就是你不想前进自然有人推着你前进,黄袍加身的故事可能就来源于此。
赵大当年到底有没有那样的想法?早已经说不清楚,毕竟从龙之臣的待遇是不一样的,老大不成为真正的老大,下面的人永远都升不上去。
老了老了,到了这一步,他还得处理这件事情,其实他知道,如果现在他真的拍屁股啥都不敢,一走了之,超级依赖他不可。
可是,人嘛,总是会有一些想法的,越是年纪大就越容易感怀。
现在的他就是这样,他知道,整个建文朝廷也不会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有什么太大的改变,或者对他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可有一件事情他是清楚的,那就是有些事情,他不做的话,别人更加不会做了。
甚至可以说他做了或许都不讨好,也没有人会感激他,可是他要是不做的话,最后带来的麻烦会更多。
这是他作为一个老臣,最多的想法。
他甚至在心里,慢慢的告诉太祖高皇帝。
这一切都不是他的错。
没有奸臣,没有坏人,只有顺势而为和逆势而为,如今有人把趋势用到了这一步,他们却只能被动的选择接受。
“”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