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1章不讲道理的道理(2 / 2)

大明影侯 醉颜7点5 4696 字 2019-11-24

按照他自己多年的信仰,有些事情是可以一直坚持信奉的。

所以对于现在的他来讲,看着朝廷慢慢变得强大。

看到更多的年轻人,既在学习儒家理论的同时,又能沿袭其他的学识,甚至是走出和前人不一样的道路,他是非常高兴的。

虽然说他自己有各种各样的情况,甚至是在后期也有了改变和发展。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抛弃自己之前所学的那些东西,认为那些也是他安身立命的基础。

所以这些人和那些学生,都是他渴望可以一直学习的。

道德与精神是共存的,他必须要保证儒家所提倡的那些,是他能够让后人学起和记忆的精华。

这一点很多和他一起的人都清楚,甚至是朝廷的那一帮人。

所以就算是他如今有所突破,在更多的时候也是参杂了他个人的东西,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把那些东西完全抛弃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方孝孺依然会有一些年老的朋友,他多年的师兄弟,还有那些一直在各地奔走宣扬他理论的学生。

方中愈就算是高高在上,有更大的权力。

他的父亲的学说也不可能强迫所有的人都接受。

所以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帮助他四处游说和宣扬。

就好像汉武大帝当初把权力都集中在手里,依然需要更多的人去帮助,把他的意志扩散出去。

百姓们认为皇帝的意志无比强大,就会选择遵从。

这件事情说起来还是一个认可的态度。

这也是他游学教导门生和那些老友们相谈的时候所表露出来的意思。

那些老友们也都知道他有突破,但从未抛弃过,这也是能够延续师生友谊的方式之一。

在某些方面他可以允许自己有分歧,甚至是有一些其他不一样的想法。

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完全把儒家学说抛弃,也没有想过把至圣先师所留下来的言论抛开掉。

这一点也是众多在搞理论研究的人所要承认的,他们可以开拓新的思路,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是想要让他们完全的抛弃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人都会努力的从里面抓取新的东西。

儒家学派也有各种不同的流派,甚至是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各个地方的大都有各自的理论知识。

有一点他们的共识是存在的,那就是朝廷现在的势力实在是太过强大。

谁能最先和朝廷现在所宣扬的理论融合在一起,那么对于各自的流派发展一定是最好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方孝孺虽然在南方名声很好,但在北方就有些差了。

这种差并不是说他有一些不好的名声,只是推广度没有其他的大儒那样广。

所以这才是他这一段时间内比较心烦的地方,一听到别人在讨论这件事情。

之前就已经有这样的风声传到他的耳中,只不过那个时候他没有太多的在意,但是如今却有一些后悔了。

想到自己的儿子可能会对孔家不利,他的就心如乱麻,不得不回来找自己的儿子谈一谈。

“父亲,孔家是孔家,圣人是圣人。

对于我们来讲,他们其实是两码事。

您作为朝廷官员,作为当世大儒,这件事情应该看得更加的透彻。

孔家的不肖子孙太多太多了。

这些年孔家借助朝廷的特权,不知道做了多少的坏事。

朝廷不是不知道,只不过一直没有处理。

不说别的,之前山东的旱灾难道与他们没有关系?百姓们还有不少饿死的,难道与他们无关?

如今陛下行使仁政,他们一直撺掇的人进行阻挠。

甚至是对于朝廷现在这种大力建造和开拓土地的行为,非常的不理解,煽动那些读书人阻挠朝廷。

所以他们的心思已经坏透了。

光凭这一点,就已经足够让朝廷处置他们了。

父亲,难道您认为孩儿极力主张处置这样的人也是错误吗?

那您之前教导的孩儿一定要以国事为重,以百姓为重的话,都是欺骗孩儿吗?”

方中愈说的情绪有些激动,虽然对待自己的父亲不应该用这样的语气,可是他就是忍不住。

这些年他一直以为父亲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坎坷,再加上有了那一场战争的洗礼。

最后这些年的改变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朝廷缺乏的东西。

可是现在看来似乎还差了许多。

他有些失望,淡淡的失望。

方中愈说的是事实,其实方孝孺又何尝不明白。

真正走到那一步地位上的人,家大业大,就算是其他人有心维护,至圣先师的形象,但他那些子孙后代呢,还有多少人说不定早就心里不满了。

方孝孺越是想到这样,心里就越是苦涩,或许只有他们这些根本和孔家没有关系的人,才会为孔圣先师感到悲哀吧。

方中愈所点出来的一件件一桩桩。

方孝孺都知道,一定会找到证据的。

人太多就不好管,再加上朝廷在某些方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不相信孔家没有那样的危机意识。

可是就算他们有,会改变吗?

“中愈,可是为父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孔家人都有罪。

锦衣卫是什么性质,为父非常清楚。

如果你真的做了,锦衣卫这些年维护的形象,可就倒塌了。”

刚刚方孝孺已经听得非常清楚明白了,那就是自己的儿子真的已经打算动手,甚至是连圣人是圣人,孔家是孔家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自己的儿子竟然敢这样说,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