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亲卫的荣耀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但是真正把天子亲卫的荣耀,放在嘴边的,放在身体力行上的,也许只有锦衣卫,只有他儿子领导的北镇抚司。
在接受完检查之后,方孝孺进了这里。
之前护送他的锦衣卫交接之后就立马离开了。
每一个锦衣卫都懂得规矩,他们现在获得了很多锦衣卫发的军饷。
这种荣誉不是一般的上值卫,可以获得的,之前那些,羡慕的上值卫现在也羡慕不来,锦衣卫现在的招人特别的严格。
现在在京师加入锦衣卫的可能性非常的低,除非可以外派去做暗探或者说在其他地方建立锦衣卫的分点。
但是这样的话,就有很多人不愿意了,不过能够成为一方大佬,很多人也是愿意的,这都要看个人。
方中愈现在所提供的都是大方面的策略,下面的是由下面的人去做。
只要严格执行就行了。
长兴侯耿炳文的长子,耿睿说要到方中愈身边做幕僚。
但是中愈并没有把他留在身边,反而交给了汪雨辰。
有汪雨辰亲自引导。
汪雨辰曾经问过中愈要给他多高的地位。
中愈只回复了一句二级权限。
二级权限也就是第二等权限。
除了大部分的机密以外,其他的他都能够浏览,也就是说锦衣卫现在发生的事情他都能够从中知晓。
雨辰并没有问中愈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以他现在接触到的能力与他的权利,大概也能猜的出来。
长兴侯耿炳文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他们并不怕锦衣卫内部被各个击破,况且二级权限能接触的东西也有限。
只能说比一般的大人们要接触的多一些,但是对于锦衣卫高层来说,那只是一点点。
空中楼阁有多少砖,要看它下面有多大的地基。
耿睿能够探索到多少的事情取决于他们为锦衣卫做多少的事情。
这都是相互的。
没有明确的利益交割,没有明确的利益交易,但是却有明确的你来我往。
长兴侯耿炳文支持方中愈也不是白白支持的他们到了这个位置,背后的牵扯都是很大的。
所以算是双方互补吧。
耿睿记得他父亲的话,多看多问少说。
对于他来说,本不应该如此,驸马爷,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况且耿家的权势已经很大了,但是他选择了相信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也许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没有告诉他。
现在,他来到了锦衣卫,看到了更多的东西,对于锦衣卫了解的越深,对于方中愈那个年轻人的敬佩就越深。
他越来越觉得父亲的决定是正确的,他也决定要在这里好好的做,至少要为父亲把这些事情都看得清楚,然后让父亲的决策不再那么出错误。
方孝孺来的时候庄园里很安静。
这个庄严你处处透露着,来来往往的一直都有人在巡逻。
遇到他的人都对他行礼,然然后做着自己的事情。
越往后走越是安静那些巡逻的人也渐渐的变少了。
渐渐的出现了一些穿着家丁衣服的人。
他们也在心里,但是脸上都透露着一些差异。
有些人认识他有些人不认识他,但是都没有让他们从震惊中醒过来。
燕王朱棣一家就住在这里。
朝廷并没有苛待燕王朱棣一家。
反而将他们好生将养着,其他人慢慢的也恢复了,之前他们也有一些害怕朝廷会杀了他们,或者说做一些让他们难受的事情,但是现在看来除了没有自由以外,其他的都挺好。
他们在这里吃得好,穿得好,睡得好。
也许有人有过担忧,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是选择了接受。
接受命运的安排。
这么久以来,也许他们不该这样,但是现在情况就是这样,不能改变变。
朝廷,现在没有杀了他们已经给了他们很大的机会了。
起兵造反,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大罪。
更何况他们还是皇族。
燕王朱棣这段时间反而心平气和。
他找看守要来笔墨纸砚,在房间里练习书法。
自从上次他跟方中愈谈过之后,他就知道燕王一脉不会有事。
这不仅仅是他多年,作为政治家的一种素养,也是因为他对于方中愈那个年轻人的了解。
这样的人不会无缘无故的说一些话,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做一些事情。
那些事情就是他对于燕王朱棣一家的承诺。
徐王妃一直陪在她的身边。
自从来到了这里,他们两人都很默契的,没有谈论其他的事情,徐王妃一直都在燕王朱棣的身边,燕王朱棣写字的时候,她就在一旁磨墨。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他跟兵部尚书铁铉铁大人聊过。
而且话里话外的意思对他还是很尊敬,虽然他们以前是对手,纵然他是朝廷的叛贼。
也就是说朝廷从来没有想过要他的性命,至少现在锦衣卫没有这样想过。
燕王朱棣曾经远远的看过,整个庄园的布局,他发现了这些人,似乎是在保护他,至少不要让她出意外,而且对于他们的饮食都非常的关注那个意思,就是害怕别人在他的饮食里下毒。
如今除了锦衣卫的人没有人来看过他们,甚至也没有人审问,就连锦衣卫内部的高层也都没有来过。
那个让他的命运发生如此重大改变的年轻人也没有出现。
这倒是让他有些诧异,本来他以为一回到京师那个年轻人就会来见他,把当初他们没有说完的话,继续说完。
他的那些兄弟们也没有来看他。
后来他也想通了,也许朝廷根本就没有把他来到京师的消息散播出去。
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他。
既然如此,他就老老实实的在这里呆着。
对于自己几个儿子的焦虑,他也是知晓的,但是他从来都没有点破,这个时候就能看出自己的儿子在这件事情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发展,他们是不适合继承自己的王位。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