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机会,这个机会很难得,也很必要。
在长兴侯侯爷耿炳文离开了,方家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目光投向这里,投向方家,他们不知道长兴侯耿炳文与方中愈到底谈论了什么,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中愈可能要做一些什么事情啊,至少让朝廷一些大臣们都坐不住了。
他们之前讨论的事情,在这一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有些事情,一步晚,步步晚。
还有的大人之前靠着自己的儿子,因为跟中愈关系还不错。
多少是猜到了一些?
而且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不少的福利。
但是现在他们也看不懂啊!
方孝孺方先生都没有看懂的事情,他们多少也是有些蒙的。
“太祖高皇帝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就算是他真的要这样做,选的人也会贯彻他的旨意,而不会这样做。”
方孝孺还是不愿意相信,他不相信太祖高皇帝会放下大明江山,不管下出这样的旨意,而且让他们做这样的决定。
燕王朱棣所做的事情并不是一件好事,起兵造反大多数是为了他的私人野心。
这一点不管是朝廷,还是燕王朱棣本人都会对这些事情承认的。
造反就是造反,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如果燕王朱棣获得了胜利,或许这件事情还有其他的解释,但是现在他失败了,他成为了一个失败者,自古以来成王败寇。
燕王朱棣现在不得不接受这种命运的安排。
所以这件事情没有其他的解释,必须是这样。
方孝孺不愿意相信。
“父亲,难道你没有想过太祖高皇帝下的旨意只是保住他朱元璋的江山,不是当今陛下的江山吗?”
方中愈摇了摇头。
父亲的想法还是太简单了,父亲不是一个纯粹的政客,他还是只是一个文人。
他现在的想法,时时刻刻都从从一个文人的角度出,所以才会有现在这样的想法,说服得了他自己也能说服得了别人。
只是这偏偏说服不了方中钰对于终于来说他所知晓的一切,跟陛下跟父亲所知道的都不一样。
“这不可能太祖高皇帝不会这样做。”
方孝孺不愿意相信站起来在中愈的面前走来走去,他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之前是他一直坚信太祖高皇帝是为了保住大明江山的。
太祖高皇帝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这是他一直坚信的理由,不管他做什么,也是他一直以这个为基准来约束自己?
告诫自己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但是现在中愈告诉他的,让他之前的信念一下子就崩塌了。
太祖高皇帝居然是这样的想法。
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嘴里还不停的嘀咕,他不相信太祖高皇帝的是这样想的,他也不愿意相信这么久以来,他坚信的信念是这样的。
“父亲,没什么可以不能相信的,如果太祖高皇帝没有这样的想法,当初为什么要分封藩王呢?”
方中愈打算再告诉父亲一件事,直接消除父亲心中的疑惑。
“太祖高皇帝分封藩王,是因为边塞不安宁,由他们来坐镇的话,可以让边塞最大的军事权力集中在皇家手中。也为了那样可以让边境的人们不受异族的侵害。”
方中愈刚刚说完,父亲方孝孺就立马反驳了过来,似乎这样的理由是他之前一直说服自己的,也是朝廷用来说服其他人的。
所以他想都没想就立马回答了。
“父亲大人,真的是这样吗?”
“难道不是?”
看着自己的儿子,这样肯定的说着这些事情方孝孺心里有些难受,他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但是确不愿意承认。
他头上的汗一滴一滴的下来,就好像刚刚从雨中出来一样,身上的衣襟都湿了。
他想到了,想到了。
他明白,中愈的意思了,虽然中愈没有明说。
太祖高皇帝设立藩王哪里是为了镇守边疆?
也许真的有这方面的原因,存在,但是真的有必要设立这么多藩王吗?
其实还是为了大明朝廷的长治久安,如果真的中央朝廷的皇帝没有办法再次担任这个统治中原大地的重任之时,地方上的藩王是可以入京的。
到最后地方上的藩王和藩王的后代们做了皇帝,也是他们家的血脉。
照这样说来,太祖高皇帝当初真的没有考虑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江山,他考虑的更多的是他朱元璋的江山。
汉家江山只能由朱家的血脉继承。
房间里一时间陷入了静寂。
方孝孺和方中愈都没有说话,方中愈在等待着父亲的理解,冰心转过来父亲方孝孺在心里做着斗争他不愿意相信自己想出来的这些解释他也不愿意再听中愈解释下去。
今天的这一番谈话,颠覆了他过往的认知。
让他的心里深深地疼痛,他不曾知晓自己一直追随着的,一直梦想着的大明朝廷居然是这个样子。
朝廷一直尊重的太祖高皇帝居然会是那样的想法。
也许以前有人看穿过,有人看破过,只是那些人都没有机会将他们的想法说出来,甚至是流传开来,也许锦衣卫当初做的那些大事与这些事情有关。
锦衣卫的猜测,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