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三清(2 / 2)

魔魂启临 先飞看刀 0 字 2021-11-07

这些年来,道门看似发展不错,有复兴之象,但去年混天盟的一击,直接让道家再次跌入谷底,也让各宗弟子意识到,道门自身终究还是不够团结。</p>

阴阳家势力仅止于绝冀洲,却有金乌谷、星门、蟾宫三宗,三宗彼此内斗,互为仇寇,在内斗中几乎灭尽。</p>

墨门遍及八大洲。人数远远多于道门和阴阳家,虽有墨辩、墨侠两系,但这两系互为表里,实际上仅有一宗,墨门分舵遍布天下,但是从上到下,令行禁止,也正因此,混天盟虽然发展极为迅速,但墨门始终可以与之抗衡。</p>

由此可知。一个门派本身是否团结。决定着它的生存和发展。</p>

际此非常之际,合则力强,分则力弱,六宗合并之举。对道门来说已是势在必行。</p>

与阴阳家不同。道门的各宗。以往只是经义之争,除神霄宗此次勾结外敌,里应外合覆灭天玄宗之外。其它各宗之间,并无血海深仇,并宗也就不是什么不可能之事。天玄、人志、内丹三宗事实上已是被灭,残存的这点弟子,只是挂个虚名,玄关显秘宗在道门的七宗里原本就是人数最少的一宗,现在亦是寄人篱下,再加上宗主鬼影子东奔西走,对权势亦没有太多欲望,于是“六宗合并”之事,真正来说,只在太上与清虚两家。</p>

因为神州会盟在即,若能在神州大会之前,谈妥并派之事,于神洲大会上,亦能各宗合力,于是,将女儿和三个外孙女接入山中后,何执故也没有太多时间招待她们,便回殿中,与清虚道人以及各宗重要人物会聚一堂,一同探讨合并之事。</p>

只是,虽然都有并宗之心,但真的做起来,却依旧有各种难题,现实中的问题虽然麻烦,但一步一步的,总能解决,观念和思想上的争执,却是最为麻烦,并宗之后,以哪家经义为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p>

何执故与清玄道人都已在五旬以上,年纪越大的人,越是固执,细节还未说清,很快就因经义吵得面红耳赤,两老这一争,玄关显秘宗一下子就跟着卷入,毕竟道家七宗里,玄关显秘宗与其它各宗的宗旨最难相溶,再加上,不管怎么争,最后执掌道门的都不太可能是玄关显秘宗,于是一不小心就当了搅屎棍,在那火上浇油。</p>

然而经义这种东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尤其是吵着吵着,就要把《道德经》、《文始真经》扯出,引经据典,但却又没人能把老聘和关尹子从坟墓里请出,告诉大家“唯一的真相”,结果就是越吵越激烈,除了循经辩义,其它事根本就没法谈。</p>

吵到后来,殿内一团火热,简直就要大打出手,忽的,一声冷笑响起,这声冷笑刻意用了劲气,自是一下子就震动大殿。</p>

众人本在火头之上,不由得扭过头,对那人怒目而视。那却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道者,那道者双手抱胸,冷笑道:“无聊之人,专做无聊之事,难怪外人说我们道家空泛大气,似褒实贬,不过是说我们道家的人大道理数不胜数,千年万年都说不完,做实事却一事无成,千百年来,毫无成就。”</p>

这一下,不管是清玄道人还是何执故都挂不住面子,何执故挥袖:“长辈在这议论大事,哪有你小辈说话的份?下去?”</p>

青年道者笑道:“两位师伯,经义之争,从你们的师父、师祖、师祖的师父开始,就一直争到现在,争出了什么结果不成?如今我道门衰弱,外头更有大敌当前,一不小心,就是整个道门尽灭的下场,你们却还在这里争这些空空泛泛的大道理,等你们争完,天都崩了,地都裂了,众弟子都死尽死绝了。”</p>

清玄道人吹胡子瞪眼:“你又有何主意?”</p>

青年也不管那么多,直接上前道:“依我看来,如今我们各宗最重要的,不是彼此争论,而是求同存异。何为‘同’?整个道门的生存和复兴,便是我道门所有人心中的‘大同’,只要与这个‘大同’相合的,便当全力去做,何为‘异’?凡是与当前局势无关,对我整个道门之复兴毫无用处的,任它有多重要,全都是‘异’,可束之高阁,置之不顾,等我道门兴盛之日,再慢慢讨论。有道是饱暖而思淫欲,经义之争再大,能大过整个道门之存亡?我道家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若是覆灭于此,两位师伯就算厘清经义,又能如何?”</p>

两老对望一眼,何执故道:“你继续说。”</p>

青年道者道:“我道家若要复兴。首先便当抛开空泛言论和门户之争,专注实事,非但如此,更当博采儒、墨、阴阳诸家之所长,审时度势,契合当前时势。”</p>

清玄道人道:“如何博采诸家之所长?”</p>

青年道者道:“首先,我们要取墨门之所长,墨门传承上千年,虽大不乱,这是为何?只因他们有严密的组织、统一的戒律。而我道家。因教义本身便虚无缥缈,空空玄玄,对内自是戒律松驰,凡事无可无不可。一旦有事。如何不乱?当年始皇帝横扫六国之后。首先做的就是车同轨、行同文,我道家既要并宗,亦当有统一的清规戒律。再配上同一着装,衣上或饰以八卦、或饰以太极,不管出自何宗,皆需穿着,令人一看便知是我道门中人,以图自律。”</p>

何执故道:“若是并宗成功,此自是题中应有之义。”</p>

青年道者道:“其次,我们应当采儒家之所长。先秦末期,儒家益盛,墨门益衰,甚至有许多墨者转投儒家,若非后来有始皇帝焚书坑儒之举,成为唯一显学的怕是儒家。便是今日,墨门虽遍布八洲,然但凡有儒家立足之处,墨门往往便争不过儒家。墨门扎根于平民百姓,但儒家最投上层之喜好,各种礼法,皆为当权者提供统治依据,我道家欲复兴,亦当学此,更何况我道门的黄老之术,上可治国,下可养身,稍作修改,以合帝王之心,绝无问题,而儒门天策馆的‘天人感应’之说,更是盗用我道家之理论,与其为他们所用,胡作修改,以之蛊惑帝王,何不我们自己用之?”</p>

何执故与清玄道人略一沉吟,尽皆点头,场上众道者亦是纷纷附和。</p>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上万百姓之信任,比不得一位帝王之推崇。</p>

青年道者道:“第三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应当采阴阳家之所长。”</p>

此言一出,众人立时纷笑,有人叫道:“阴阳家有何可供我们学习之处?”</p>

道家在先秦末期,便已差点取墨门而代之,此刻道门虽然不盛,但八大洲上,虽非道门却喜好道家之学说的亦是不少,而阴阳家却从来都只是末学,最有价值的五德始终说,也早已被儒家和道家吸收,学说上再无创新,势力上,因内耗严重,差点就此覆没,众人看不起阴阳家,亦是常理。</p>

青年道者道:“我们要学的,不是其它,而是阴阳家的‘奉神’之道。”</p>

何执故与清玄道人对望一眼,旁边有人疑惑地道:“奉神之道?”</p>

青年道者道:“阴阳家本身并无多少学说,但他们口口声声假托神灵,妄言天命,许多老百姓因此而受其蛊惑。只看阴阳家三宗,在绝冀洲斗个你死我亡,如今炫雨梅花重回绝冀洲,阴阳家在绝冀洲马上又星火燎原。鬼神之说,虽多为虚妄,但因难以证明,世人贪生而畏死,自是惧怕,若不是阴阳家自身内斗不休,单靠他们的奉神之道,其它各家怕是便已无法和它匹敌。我们要让道家学说广传天下,不如学阴阳家此法,合于神学,并将我道家先祖尊为仙神,使其法广传于世。”</p>

清玄道人道:“但我道家各宗,经义不同……”</p>

青年道者道:“这有何难?我道家虽有七宗,但真正算起来,不过就是三类,如天玄、清虚,注重清静无为,如太上、人志两宗,注重性灵,如内丹、神霄、玄关显秘,偏重于‘用’,既如此,我们何不造出三位天尊?我们可将我道家祖师老子奉作‘太上老君’,视清静无为之道为其法度,然后再创一开天之神,以太上、人志两宗之宗旨为其教义,此神唤作‘原始天尊’,但凡天命之说,皆可附之。</p>

“此外,既然儒家屡屡盗我道家经义,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之,他们说他们的孔老夫子是‘通天教主’,我们便说通天教主乃我道家第三尊神,为教化之神,孔子不过是其化身。三位天尊,分别代表我道家清静、性灵、教化三种教义,我们可以‘三清’呼之,而我道家各宗,不管信奉哪种教义,都必须同拜三清,以防彼此相争。”</p>

此言一出,众道者不由得议论纷纷,有的说是胡闹,有的说是与儒家、阴阳家比无耻,亦有许多犹豫难决,甚至暗暗点头。</p>

清玄道人大摇其头:“不妥,不妥,此种手段,虽能光大道门,但是、但是……”</p>

众人想要跟着辩驳,只是一听这话,既然能够光大道门,那还讨论什么啊?而且这各宗共同尊奉“三清”,“三清”代表不同教义的办法,怎么都比两位掌门在这争个脸红脖子粗,最后还是一事无成要好,而且正如这青年道士所说,事到如今,道家的生存与发展最为紧要,其它一切都是末节,于是附和的越发多了起来。</p>

何执故与清玄道人一想,罢了,也只能先取这法子,然后走一步看一步。</p>

清玄道人看着青年道者,问何执故,道:“此子是哪位,老夫以前为何不曾见过?”</p>

何执故道:“他是华存师妹新收的弟子,姓杨,名羲……”</p>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