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良娣托子(2 / 2)

大唐暮云 空谷流韵 6221 字 2019-11-17

“姨母,殒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何生下弟弟,就殒了?”李淳稚声问道。

宋若昭凄然,但仍努力平静而柔声道:“人非铁石,易遭劫难,小殿下的母亲去了天上,小殿下你莫太伤心。”

“那何时能与母亲相见?”

“姨母的母亲也很早就去了天上,姨母有时梦中能见到她。小殿下累了一宿,不如睡一觉,梦中也许能见到王良娣,可好?”

李淳点点头,靠在宋若昭怀中闭上眼睛。一大一小缩在屋角的锦襦之上,或许实在太累,竟然在嗡嗡的人声中,双双昏睡过去。

朦胧中,宋若昭感到有人推自己,陡地睁眼,看到管事宫女的脸。那宫女忙忙退后一步道:“宋大娘子,太子殿下和萧妃在堂上。”

宋若昭一骨碌爬起来,将拥着的李淳交给管事宫女,从阴影中趋步来到堂上,跪在茵席上向李诵和萧妃请礼。

李诵的脸浮肿灰暗,但目光已经恢复人色。他和萧妃对视一眼,向宋若昭道:“王良娣弥留之际有一句话,让我问你,你可愿做我的宫人,照顾小殿下。”

宋若昭大惊,以为自己听错了,一时怔住。萧妃缓缓道:“你于救护皇孙之事上建有奇功,王侍读已禀奏陛下知晓,太子与我再去御前禀明王良娣的遗愿,你当可破例,以五品良媛入宫。你意下如何?”

宋若昭虽是第一次在李唐宗室前听训,但她的性子素来是面上安静、内里倔强,因此缓过神来后,竟是抬起头来,决绝道:“蒙太子与萧妃看重,又是良娣遗言,若昭诚惶诚恐。若昭一路陪伴小殿下,时刻便是抱着舍了性命也要护得大唐脉嗣和族中血亲的决心,本乃子民之责、人伦之常,并无功可居。”

她说到此处,一时噎住,不知如何再斟酌字句,难道要直言自己已有心上人?她又怕为皇甫珩惹来新的隐患,毕竟他是泾师将领,王叔文和韦皋还不知是否为他在圣上面前陈情。

她望着李诵和萧妃,又急又慌又无奈,长睫一闪,眼中便蓄起了泪水。

萧妃心细,觉得眼前这女子不是拿情作态,略一沉吟,怫然道:“王良娣是太子心爱之人,东宫上下皆知,太子这般问你,不过是因为这乃良娣最后心愿,不如实转告,未免心中过不去那道槛。你若不愿,堂堂东宫怎会强人所难,你哭个甚么。”

萧妃佯作不悦,也是知道太子何等身份,这红脸只有自己来唱。

但宋若昭见萧妃面色有虞,倒是把心一横,直言道:“禀太子和萧妃,若昭已有心许之人。”

她此言一出,太子倒似松了一口气,面色和缓了些,向萧妃道:“我对王良娣可以交待了。”

萧妃轻喟一声:“你正是大好的年华,良人之约本是常事,有何不能坦言。淳儿是我东宫嫡长子,你此番对他舍命维护,我东宫欠你一份大人情。我看你是心思沉重之人,日后若有困难,但说无妨,不必如此瞻前顾后。”

宋若昭伏低称是,惶恐渐渐淡去。太子平静道:“今日之事,我但求对良娣无憾,你既袒露心思,想来你阿姊不会再怪我未令你入宫。此事就当出我和萧妃的口、入你的耳而已,不逾此屋,即已平息,再无人提。你下去歇着吧。”

宫女领走宋若昭后,李诵站起来,向萧妃道:“待陛下宣我时,我便启奏陛下,将淳儿和我与良娣的次子,都入你膝下抚养。”

萧妃不语,心内却翻腾如海。方才宋若昭神色间从惊慌失措到心意决绝,令萧妃深受触动,她不由想起数年前母亲告诉她将要被选为太子妃时,她同样恐惧,但缺了一份执拗相拒的胆色,便再也无法与曾经盟誓之人相伴,而是进入了一段如死灰般的婚姻。

夜深人静之时,萧妃也会自问,为何对太子与王良娣的恩爱可以视而不见、毫无妒意。后来她渐渐明了,因为自己对太子实在从未有男女之爱的心动。在她看来,太子李诵,不过是母亲延光公主家的一位亲眷。既未对他动情,又怎会在乎他对谁动情。

她这浑不在意的模样,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甚至王良娣大约也一直有所提防,临死前还是怕两个孩子落在她这东宫正妻手里。

萧妃苦笑,觉得世间许多女子心事,本也简单,但人们总是往刻薄之处去猜。而朝堂间男人们的阴谋权术,却直到最后才被发现。

这样一想,她内心深处倒是对李诵和宋若昭惺惺相惜起来。李诵这男子,温厚磊落,对自己的正妻虽无缱卷,但始终信任;而宋若昭,看似柔弱,对自己的心意却大胆坚持。

萧妃盯着李诵踟蹰踱到院中的背影,不由微微心疼。她尝过情路迢迢终难相逢的滋味,便更能理解此刻李诵的心如刀绞。她希望这个深情的男子能快些走出来。世间不如意事十之**,能否宽解,还是得靠自己。

王良娣殒殁的消息,未到午时已传遍小小的奉天城。韦皋初闻此信,很有些吃惊。他昨日在德宗御前,已知宋若昭被召去王良娣处,只是未料到事情原来如此严重。这样说来,他便是求娶到宋若昭,也算不上和太子攀上多近的关系。

“韦将军,你看内外城之间如何布防?韦将军,你怎么了?”右龙武军使令狐建正与韦皋在内城上巡防,见韦皋面色奇怪,不由发问道。

韦皋哂然一笑,将自己心下的失望收了起来。

外戚之径,不是正道,我堂堂韦氏子弟,难道便不能以军功封侯?韦皋暗道。

但他眼前,似乎终究抹不去宋若昭那仿佛藏着千言万语的双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