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招工(9)(1 / 2)

乱世灯火 江南流歌 3120 字 2019-11-15

 十二月二十九号,一大早,刘晓楠挑着一大担红薯粉皮丝,赶往灶头街。

昨天晚上,刘晓楠和母亲,还有婶婶帮着,一起把白天晒干的粉皮,用滕条扎缚好,码在一担箩筐里,足足堆码得有半人高,用秤称了一下,一百斤还有点多。

刘晓楠咯会走出了泉水湾的那条小山路,上了通往灶头街的那条州府老马路。一路上,慢慢地就遇有各湾村也赶着去卖粉皮的。他一路瞟着前前后后别人的粉皮,没有一人的货有自己肩上咯担粉皮的成色好。

刘晓楠昨天就听叔叔讲,咯些天墟场街市上粉皮价格有些往上涨,好的货色可以卖到四角**甚至五角钱一斤。那咯样算来,自己肩上咯担粉皮,就可以卖上五十块钱了。有了咯么多钱,不但去北岭就不愁了,还可以给自己添补点行李东西。

咯几年在乡下辛苦地劳作,除了上公社开个会,偶尔赶一场墟,自己还从没出过来江的县界。因此,也从来不曾注意过自己的衣着家伙。现在要到地区所在地的北岭市,进省里的公司工作,总不能还是一天到晚地一身补丁加补丁啊。

还有,咯些年自己一直与哥哥睡一铺,自己一走,总不能把床上的东西都带走啊。棉被,哥哥在水利工地上带了一床,但队里知青屋里咯床垫褥,却是两兄弟只有咯一床。哥哥到工地上,是如那些年自己在路桥民兵团一样,只带了盖被,而地铺上垫的是工地上统一安排的稻草。所以,自己应该再买一床垫毯么子,把现在床上的垫褥子留给哥哥回来后用。

对了,还应该买一把伞。当知青的几年,从来没用过伞。知青屋里除了斗笠、蓑衣外,也没有伞。当工人了,该不能戴着斗笠,穿着蓑衣上班吧,再讲,逢了上街走走,下雨了,也还得有把伞。对了,看电影里那些人出远门,那行李都是一个大包袱,一个小挎包,一把油布伞啊。伞是不能少的。

刘晓楠挑着一百斤粉皮,一路走着,也没觉得有怎么重,转眼就到了灶头街镇子边上的来江钢铁厂的路边。过了钢铁厂就快到灶头街墟场了,但今天不是逢赶墟的日子,卖东西得再走一里多路,到火车站那边去。那里人来车往的,不论是不是赶墟的日子,都有买家。

刘晓楠和同行的几个卖粉皮的人正要走过钢铁厂,却见从厂门出来几个年轻人,拦住了刘晓楠他们。年轻人,他们要买些粉皮,准备过年放假里带回家去。其中一个高个子年轻人一眼就看中了刘晓楠咯担粉皮,扯着他的扁担,让他放下了担子,跟他讲起价钱来。

“你这一担粉皮我都要了,四毛五一斤,怎么样?”高个子看来很爽快。

“不行。”刘晓楠一口否定他出的价,他不记着叔叔讲的价钱:“你看看我咯是么子贷,最好粉皮,怎么也得要五角钱一斤。”

“我是看你的粉皮好,才出了四毛五。你看他们那些粉皮,人家都出了四毛的价。”高个子讲得没错,刘晓楠也听到旁边的几个担子在讲价,都只在四角钱边上。

“再怎么四角五也少了,我不卖。”刘晓楠讲着就要挑起担子走。

“好,好,那就四毛七,怎么样。”高个子见刘晓楠犹豫了,就拉了他的担子一把:“走吧,跟我到厂里去过称,付钱。”

“到厂里去?”刘晓楠正想跟着走的双脚,又停下了。他在想,不能跟着别人到别人的地盘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