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灯下夜读(1)(2 / 2)

乱世灯火 江南流歌 3217 字 2019-11-15

“是的,但是......”晓楠不知怎么说下去,突然想起了功毅讲的话,“功书哥一定读过很多书吧?”

“功书哥?你怎么晓得?”文英觉得奇怪。

“大湾里功毅说的,功书哥有很多书。”

“你们不是在那里借过书吗?”

“是借过几本书看。不过,我们以为他就随便有几本书,没想到他的书像图书馆一样多。”晓楠把“图书馆”三个字讲得特别高一个音调。

“功书哥是有很多书,但他读不了,他认识的那几个字,差不多就是个文盲。我们湾村里他那个年纪的人,差不多都是文盲,也就五几年上扫盲班时认了几个字。”

“但是,湾里好多人都晓得讲老书上的故事。”晓楠不信。

“那不是读书晓得的,是看影子戏学来的。”

“影子戏?”

“就是皮影戏。”文英眼里现出了一丝得意的眼神,“那几年,我们这里兴放影子戏。有一年夏天,我们上林湾包了一个月的影子戏。每天收工后吃了夜饭,全村男女老少都搬个凳子到禾坪上去,一边乘凉,一边看影子戏,要看大半晚上。”

“那很有味道呀。”晓楠还记得儿时在老家奶奶家时,也看过影子戏。

“是的。戏里都是讲古时候的事,么子薛英贵征东啊,罗通扫北啊,岳飞精忠报国啊。我也学到不少。”文英沉静到回忆里去了。

“那你也会讲古吧?”

“讲不好,讲不出功书哥他们的神气。”

文英告诉晓楠,她和功书哥是共爷爷的,世代贫寒,祖祖辈辈都没有读书人。功书哥识字不多,却以“书”字为名。这大概饱含着他那双目失明、睁眼也瞎闭眼也瞎的一生没文化的父亲鸿祥伯的愿望。可惜,这个愿望在刘功书身上只达到“扫盲”的水平。功书哥又把这个愿望转到自己的儿子仁聪身上,以“聪”为名,按乡下人的说法,就是会读书。所以,功书哥特别爱书。特殊时期破“四旧”,出身高的有书的人家赶紧把家里各色各样带字的纸片都交给红卫兵时。出身低贱、世代贫雇农、根正苗红的功书哥毫无顾忌地从焚书的大火堆旁挑回来一大担书,收藏在自家楼上。那些书有影子戏里常演唱的老小说,如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说唐、扫北、粉妆楼、儒林外史、岳飞传等,也还有些看不懂的书,如天演论、进化论、大众哲学等。

说着说着,隔壁丫妹大嫂在喊她小姑子吃晚饭了。文英赶紧要回去了,她一边往回走,一边对晓楠讲道:“吃过饭,我们一起到功书哥家里玩去,到他家楼上挑一大摞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