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插秧机手(10)(2 / 2)

乱世灯火 江南流歌 3187 字 2019-11-15

第二个,关于刘晓楠的身份。他一开口讲话,周瞎子就听出他不是纯南乡的口音,而话里带有一丁点县城那边的调子。还有,孩子们喊他晓楠叔。咯个“晓”字,却不是栗林冲刘家字辈里的排行。可见,他不是生养在咯里的刘家人。要不,一个男丁,一定是要按辈份字起名的。那他是么子人呢?在当今的世道,最大的可能,就是个知识青年。一个知青,按照现在的政策,两年以上就有可能招工招生,离开农村。讲点好的,人家高兴。再给点时间余地,讲个三年,一般都不会大错的。

周半仙的功夫都亮白了,刘晓楠想想,也确实是咯么回事。虽然不是算出来的,但也足见瞎子他心思细腻,注意扑捉星星点点的信息,再与历史或时代大背景结合起来,才有了**不离十的半仙之算。一个瞎子,功夫练到咯个水平,也确实不容易啊。

刘晓楠讲话算话,也告诉了周瞎子一个秘密:“周先生,你才刚讲我的身份,也对,也不对。”

“如何讲?”周瞎子本来也就猜着来的,心里没底气。

“我是个知青。但是,我也确实是上林湾族中的人,而且,要论起祖根来,咯个上林湾正是我祖上的开基之地。”晓楠自己虽然是从城里来的知青,但论血脉,又确实是上林湾的人。

“那府上令尊大人?”但是,在周瞎子的记忆里,上林湾并没有在外工作的族人。

“咯正是我要告诉你的。”刘晓楠停了一下,好像要回忆起么子事,“周先生,你还记得十三年前,你曾经陪过一家三个文曲星从花石岭走到灶头街吗?”

“十三年前,那就是五八年,五八年,文曲星,还三个,我想想,我想想。”周瞎子半天不作声,突然,他有些失态地叫了起来:“记得了,记得了。好像就是那年七八月间,在路上碰到当年庆余墟谭家湾大屋场谭经庵老太爷的孙女,也就是谭五姑老夫人,随她的儿子孙子进城去。对了,对了,她老人家的儿子刘鸿僖头一年已经考上武昌的大学了,是个文曲星。还有两个孙子,当时随老夫人坐在板车上,我算了他们也会金榜题名的,也是文曲星。”

周瞎子回想到咯时候,好像也明白了面前的人该是谁了:“那小兄弟你是?”

“我就是谭老夫人的次孙子。周先生,当年我坐在板车上时,才五岁。不过先生你当时的样子,我还有点记得。你走路不用棍子点路的。呵呵,我当时就觉得奇怪,你到底看不看得见啊,呵呵。你现在走路也不用棍子探路,真行。”刘晓楠回忆着儿时的情景。

“嘿嘿,不好意思,我实在是眼睛还有点余光,看得到一点影子。其实,你们有眼睛的人走路,也不见得非要认真看着路,不过是凭眼角的余光感觉而已。是吗?所以,我和你们走路时差不多,差不多,呵呵。”周瞎子遇到故人了,也不再讲假话。

“所以,你咯个看不见啊,是骗人的,呵呵。”刘晓楠也不客气。

“不过,小兄弟,你的咯个命,我不会讲假的,你就是个文曲星,你会走出咯个农村的。信我,不会错的,不会错的。”周瞎子坚持自己当年三个文曲星的预言。

刘晓楠也不讲不相信他。咯时候的刘晓楠,不管信不信算命,心里都希望周半仙的预言能够成为现实。不管咯个现实要么子时候才能到来,但只要能够到来,就让人还有个盼头,让生活还有个希望。是啊,一个人若是生活在没有奔头的世界里,那还有么子劲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