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绝不投降(三)(2 / 2)

十二月二十二日,燕山古北口陷落,这件注定要在战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大事件,却是充满了许多令人疑惑和不解的地方。虽然金兵突然发力,但燕军在古北口一线崩溃之前并未表现出什么不支,为何只因司马台一处陷落就全线败退了。司马台,潮里河过燕山山脉入燕之地,离古北口仅十二公里之遥,乃是古北口一线燕军主力雄飞军的防御重点之一,为何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防守该地的两千燕军突然放弃阵地逃跑。更为奇怪的是,后人研究燕军解密的档案,竟然找不到当时负责司马台守备领军之人的资料,部队番号也是查不到半点线索。还有一件蹊跷的事,古北口一线守军溃退之后,虽然档案中记的是慌不择路,但在短短三个时辰之内,从古北口一线溃退的燕军就全部逃回了近四十公里之外的檀州,并重新完成了集结。

太多的疑点存在,让许多后来的战史研究者都在其中嗅出了浓浓的阴谋味道,只是不管是燕军还是燕山官方,给出的正式说法就是如此,至于司马台守将则是说在以后的战斗中为国捐躯,当时的资料档案又毁于战火,本着逝者已矣的人道原则,燕军方面就下令禁止了有关的调查,时过境迁之后,也就没人再知道当时司马台守军的具体资料了。

作为战史研究,安坐在办公室内,喝着香茶翻着资料,当然和战争状态下完全不同,何况,战争双方的情报都是片面的,谁还能在那种纷乱的情形下顾及的那么全面。在金兵看来,就是燕军顶不住金兵突然发起的强大攻势,一处守军逃跑,迅即引发全线崩溃。有了榆关会战的教训,金兵占据了古北口长城一线后却也没敢直接麾军追击,这才让燕军从容的逃回了檀州重新组织防守。不过,既然燕军防守最大的地利已然落入金兵之手,完颜宗望也就不再着急,冲过天险之后,对于平原之地的野战,完颜宗望还是有着超强的信心的,剩下的无非就是攻城战还要废些力气而已。

“李大人,这么晚了,你还来枢府,有何急事?”正准备在枢府偏室将就一夜的赵桓对匆匆赶来,一脸凝重之色的李纲问道。

李纲环顾屋内,见只有太子和耿南仲、崔灿三人,行过礼后压低声音说道:“刚刚接到报告,殿前司兵马紧急调动,宫城禁卫增加了一倍,宫外策应的两厢大营亦是进入临战状态。这番兵马调动可是殿下安排的?”

李纲的问的话很有讲究,他本身就是京城四壁守御使,根据太子和赵佶达成的协议,自打他上任之后,掌管京师禁军的三衙(即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本来是宋朝的军事指挥机关,统领全国禁军、厢军,但经元丰改制后,权力逐渐削弱,到宣和年间已经只剩下统领京畿屯驻禁军的权力,及至宗泽担任京畿路兵事都总管,又把京畿附近驻屯禁、厢军的指挥权划走了)痛痛快快的把京师之内的禁、厢军指挥权交给了他,只保留了皇城卫戍部队的指挥权,也就是俗称的御林军。枢府是不能直接调兵的,若要调动京城之内的部队,只能授虎符给李纲并通过他调兵,他如何能不知这肯定不是枢府在调兵。他这么问,其实是在问此事太子知道不知道,或是有什么大内的消息。

看太子的表情,很明显太子也不知道。这下问题就大了,御林军在没有通知枢府的情况下进行调动,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宫廷政变之类的词汇。

还没等赵桓紧急受命李纲调兵戒备,宫中的天使就到了枢府,传太子赵桓立即进宫面圣,这一下就连一向沉稳的李纲都有些急了。宫中情势未知,又夜传太子入宫,这实在是令人怀疑。事关社稷,李纲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大喝一声招来禁卫,把传昭的宦官全给抓了起来。

被明晃晃的刀剑架在脖子上,从来都没享受过如此待遇的宦官早吓的浑身发软,抖若筛糠,半句囫囵话都说不出来了。恨得李纲一挥手,让侍卫赏了他两个大嘴巴子才算是把舌头捋顺了。

得知当朝的一众宰执全在宫中,李纲惊的直要立即领兵去围皇城。想一想,如果这是宫廷政变或是敌对势力潜入作乱,除了太子之外,大宋中枢几乎被人一锅端了。

早就探知赵佶有禅位之意的崔灿也是眉头紧皱,也是被御林军的这番异常调动弄的有些犯迷糊,事先可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他哪里知道这都是宫中的那一帮大佬临时想出来的,烂的不能再烂的主意,把太子诳入宫中,强行逼其受禅,明日上朝,往龙椅上一按,众人跪拜一番便算了事。加强宫禁,无非也就是忌惮现在京畿掌兵权的一帮人都是太子提拔起来的,万一闹出什么乱子,碍了禅位之举,那就坏菜了。可惜,这帮人中懂其中关窍的蔡京、张邦昌之流全是老滑头,皆是一言不发,使得这个画蛇添足,蠢的不能再蠢的计划就这么施行了。崔灿那根敏感的阴谋论神经再次被触碰了一下。

(请继续收藏推荐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