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战争愈行愈近(三)(1 / 2)

 盘点燕军的兵力,五大禁军军团无疑是拳头部队。雄飞军两万五千人,雄翼军两万五千人,义胜军、义捷军各一万五千人,威海军马步军一万五千人,海军部队一万人,合计两万五千人。也就是说燕军光禁军部队就有十万五千人,而且这些年来,经过燕山军政高官的秘密运作,实际上还给各军增加了一千到三千不等的后勤辅助部队,而且这还不算燕山军事学院中步军、马军、海军、政工、军医、炮兵、高级指挥学部、后勤、勘测、兵器工业等十大学部在校学习研究的三千多教工学员以及由汤怀任主官单列的五百人特战大队。其次,就是六州一府的六万厢军和平滦营三州的两万五千厢军。不过,这么多兵力用于分点布防,还是显得单薄。

燕山现在面临的局面是,明知敌人攻击在即,却不能置敌先机主动出击,将战场预设在敌国境内。另一方面机动性恰恰又是金兵的优势,只要金兵入境,燕山各地拥有战略价值的地点都将面对金兵的威胁,而被称为人民子弟兵的燕军,他们的使命和责任,也不允许他们主动放弃重要城镇,这样一来,即便深知分兵布防是兵家大忌,也不得不为之。政治上的掣肘,让燕山在军事上从开始便陷入了完全的被动。

这次军事会议从上午一直开到深夜,各路大帅当晚只在都总管衙门内草草休息了一下,第二天清晨便匆匆返回部队,开始了秘密的调防。

燕山军事学院第一期指挥学部的学生已经学习接近一年,本来按计划他们的在校学习时间是两年,但形势所需,八十名成绩优秀的学员被紧急抽调到都总管衙门,担任作战参谋。新的布防形势已经由这些参谋标注在沙盘之上,即便老帅何灌对燕军有着绝对的信心,但看到沙盘上的兵力布置,还是为兵力过于单薄而有些忧心。

以昌平县为基地的居庸关一线,八千雄飞军加上三千厢军;以檀州为基地的古北口一线,一万雄飞军加上一万厢军;顺州,五千义胜军加上六千厢军;易州,两千雄翼军加两千厢军;涿州三千雄翼军加三千厢军;景州三千五雄飞军加三千厢军;蓟州三千五雄飞军加三千厢军;燕山府城一万五千义捷军加两万厢军;燕山府下辖其余十县,一万义胜军加一万厢军,其中宛平是防御重点。

相比起来,平滦营三州那边防御压力相对小些,按都总管衙门的计划,战争爆发前期,威海军的海军部队需抽调出八千人协防地方。这样,平滦营三州之地就有两万三的禁军和两万五千的厢军,加之地利,防御力量还是颇为充足的。

从燕军的布防情况可以比较容易的看出,这是秉承了江烈当初的设计,“重点防御”的思想。在这么多需要分兵防御的情况下,何灌他们还是咬着牙留出了雄翼军的两万主力部队作为机动力量,这两万机动部队如何用,打的好不好,将和燕山府城的攻防战成为决定燕山防御战役成败的关键。

大略的部署已经安排下去,但总体方略和细部计划还处于绝密之中,目前知道具体内容的也还只限于七个人,赵良嗣和军方的三大总管以及实际的燕军总参谋长岳飞,还有就是燕地政务的两大首长江烈和张觉。

随着战争的日益临近,再加上碍事的谭稹被赶走,燕山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开始渐渐放开手脚,诸多禁锢和忌讳也都顾不上去管了。首先出现明显变化的就是代表燕地官方声音的宣舆署,宣传重点迅速向备战方面转移,大张旗鼓的通过报纸、文告等方式,向民众做宣传,加强民众备战思想,教育战斗技巧和防御方略,甚至开始在各地公学中开设了军事知识课程,向学生们教授一些简单的战备知识。

由宣舆署掀起的这股舆论风暴立即引起了金国方面的注意,虽然宣舆署的宣传论调中并未指明燕地军民防备的对象,但所有人都明白宣舆署宣传的所谓的敌人是指谁。金国的反应不可谓不迅速,大批的使者、细作被派出去,主攻方向就是宋国的朝堂。

金使正面抗议、施压,侧面通过贿赂、游说宋朝官员弹劾燕山军政官员,或明或暗,无所不用其极。只可惜,大宋宣舆监目前掌舵的是太子赵桓,强大的民间舆论主流全是力挺燕山,而那些敢于冒头弹劾燕山的官员,日子也是不好过,对于他们,崔灿可是相当的心黑手狠,短短半月之间,就有八位高官被人揭发出连串丑事,而且证据确凿,两名高官更是莫名其妙的暴卒。面对汹涌的民意和前般弹劾燕山官员的严酷结局,知机的官员们聪明的闭上了嘴,而赵佶除了下道旨意,派个太监去燕山调查之外,根本就没有心情再管这事,因为赵佶生病了,精神相当不济,连采元阴补阳的事都不得不停了,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去管别的破事。

大宋官家精力不济,到了太原府的新科王爷童贯也是提不起半点精神来。把自己抚边多年一手带起来的两万胜捷军一股脑的从西军中抽调过来,全面接管太原府的防务之后,童宣帅就闷在行营中玩起了深沉,就连童贯身边最亲近的内侍都搞不清楚,这一回宣帅是走的忧郁路线还是内涵型男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