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王远的弱点(1 / 2)

 虽然种姓制度遭到了王远毫不留情的彻底批判和否定,令马虔竺这个神棍颇为沮丧,但他还是很不服气地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吾主,您说的这些,卑微的奴仆也不敢妄加评论。只是有一个问题不明白,”马虔竺问道,“吾主您如今统治的土地很小,臣民也不多,治理起来很容易。但等到将来您君临天下、统领广大无际的国土和亿万的臣民,那时候吾主您将何以统治自己治下的臣民?”

“卑贱的奴隶不会在乎谁是国家的统治者;普通的平民也可能不会在乎他们的王是一位外国人;但那些贵族们呢,他们会愿意支持、服从您这个外国人的统治吗?当然,您也可以接受他们的习惯和风俗,使用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如此一来您就变成了和他们一样的人,他们说不定就会愿意接纳和支持您了。但是,您会喜欢这么做吗?”

“显然,您肯定不会喜欢。可是,如果您能够从您的故国招来哪怕只有十万的族人,有他们在背后坚定地支持您,您当然可以无需在意那些贵族的支持。但是,将来您能够得到十万本族人的支持吗?若是在您的身后,没有一个坚固的团体坚定支持您,您的统治能够牢固吗?”

不得不说,马虔竺这个神棍已经不仅是有两把刷子、而是很有几把刷子了。这个问题,王远自己都还没有很清楚地意识到,而这个神棍居然一下子就准确地抓住了他的这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王远同学基本上可以算是孤身一人在异域打拼,身后并没有可以放心倚靠的力量。

如果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形容的话,那就是他背后缺少一个八旗集团。在另一个时空,鞑清窃据大宝之后,为什么敢于推行剃易服的疯狂政策,又凭什么能够压得住大批的汉族地主士绅阶级,甚至让他们和草民一样当差纳税?还不就是因为统治者们背后有同族的八旗利益集团支持,不像明朝的皇帝那样必须要得到地主士绅阶级的配合。

倘若王远只是想要搞所谓的八纮一宇之类,这个问题还不是那么要紧。偏偏王远将来想要做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跟鞑清强盗们倒也差不了太多,但他的身后却没有一个能够给予他坚定支持的强盗集团,如此一来他以后要面对的困难就十分严重了。

对于王远来说,让他主动融入到其它文明里,去做希腊人、罗马人、埃及人乃至帕提亚人的王,当然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事情。他可以接受其它文明,但肯定必须是坚持以华夏文明为主体进行吸收和融合。但这种做法的性质跟鞑清的剃易服也差不太多了,恐怕很难得到支持。

华夏文明是伟大的文明,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同样也都是伟大的文明。这些地方的人民并不像那些野蛮的夷狄,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化,因此很容易接受华夏文明的洗礼。他们有着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如果王远让他们抛弃拉丁语言文字,改为说汉语、使用汉字、并且移风易俗,他们肯定很难接受。如果他们不接受,起来反对王远,那时谁会出来支持王远呢?

马虔竺这个神棍给王远出的主意是:让神棍们来支持他。神棍们掌握着神权,在这个时代乃是极为强有力的武器。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神棍们同样掌握着文化知识,如果需要的话,完全可以用他们取代贵族们的作用。

贵族们无非就是掌握着文化知识,所以治理天下必须要依靠他们。如果另外还存在着一个可以取代甚至哪怕只是部分取代他们的神棍阶级,自然就足以形成对他们的威慑,正如有了八旗强盗集团做后盾就可以压制地主士绅阶级一样。

但是,八旗强盗集团的危害性也是明摆着的,“我鞑清”早已经证明过这一点了。而一个由神棍阶级组成的利益集团,其危害性显然比八旗强盗集团还要严重得多,黑暗的中世纪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要是当真采用这种方法的话,简直就是饮鸩止渴啊,王远暗想道。可是如果不饮,那就直接渴死了。唉,还真是左右为难啊,难道就没有一条活路。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更好的办法。比如,虽然王远肯定不可能从天朝大批移民过来支持他,但华夏文明素来不讲究血统论,而是认同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因此如果王远愿意等上一二十年的时间,先培养出足够的华夏子民,那时再来实施他的八纮一宇计划,自然就没有任何问题了,这也是最稳妥的办法。

只不过,王远愿意等吗?可以等吗?答案是否定的。太祖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王远对此一向深以为然,他还希望能够赶上先总统常公计划的那个“一年准备、两年进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度呢。先花上个一二十年的时间来进行前期准备?哪个穿越者是这么干的?

见王远沉思不语,眉头更是几乎快要皱成了一个“川”字,马虔竺心头顿时一阵窃喜,连忙趁热打铁道:“吾主,您……”

“闭嘴!”王远本就心烦,顿时便觉这个神棍越看越不顺眼,于是正好拿他撒气道,“该死的神棍,居然还想来忽悠老子,简直是岂有此理!老子就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也不会和你们这些阿三扯上什么关系!”

王远气愤之下,一句话说得又快又急,里面还夹杂着什么忽悠、阿三之类连这个时代的正宗华人也听不明白的词语,马虔竺就更听不懂了。但王远想要表达的意思,他却是基本明白了的,于是顿时不忧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