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 / 2)

 “1976年的秋天,我正在田间劳作,看着麦地里金黄色的麦田,畅想着今年的丰饶,然后广播传来,那一刻,我只觉得,天塌了!”</p>

开篇一句话,一下就让在场的编辑陷入了怀念的情绪。</p>

是的,那个时刻,谁不是这种感觉呢。</p>

而后面,李长河又开始写起了自己的心灵起伏。</p>

听到消息后精神世界支柱的崩塌,到吟诵“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火焰重燃。</p>

从水库救人,病退回城的茫然,写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觉醒。</p>

这中间,李长河毫不避讳的写下了自己主动将公社安排的工作让给他人,然后选择了拿起笔杆子,开始用文字,将自己的心灵转变,传述给所有人。</p>

“1977年的冬天,我坐在考场之中,奋笔疾书,为了进入大学而努力,为了建设祖国的现代化而学习,同样也为了实现一位老人家的那一句期待。”</p>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p>

李长河很清楚,如果按照正常的作文来写,他的这一年的经历是很拖后腿的。</p>

人家都是在基层努力奋斗,而他因为病退回城,还一直没接受工作,如果照实写出来,哪怕不是落后分子,但是也谈不上什么先进。</p>

所以,李长河另辟蹊径,把自己这一年的战斗,写成了精神的战斗,写成了灵魂的救赎,而救赎之火,就是老人家的诗词。</p>

从《长沙》到《雪》,每一次的精神蜕变,都是那位的诗词在锤炼他的精神境界。</p>

由此将他这偷懒的一年,变成了精神战斗的一年,美化了自己这一年的历程。</p>

同时,李长河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有那位的诗词在里面做背书,阅卷的老师总不能给个低分吧。</p>

“写的很好,情深意切,展现出了这一年知青精神风貌的转变。”</p>

一位日报的编辑这时候感叹的说道。</p>

“这个李长河,我还真知道,他这一年,确实写了很多稿子。”</p>

“我说他的笔名,你们肯定是听过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