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我也没要收音机呐(2 / 2)

眼见长影厂这位老哥哥又创辉煌,北影厂身为小弟弟也眼红,也不甘落后。</p>

立马盯上了江弦这本《棋王》。</p>

听见是拍成广播剧,江弦没太大反应,甚至有些失落。</p>

小打小闹,没意思。</p>

饶月梅比他激动多了,敲锣打鼓,挨家挨户通知街坊们的心思都有了。</p>

那可是北影厂呐!</p>

北影厂要拍她儿子写的东西!</p>

广播剧?那更好哇!</p>

这年头收音机可比电视的普及率高多了。</p>

江弦没有第一时间给施文新答复。</p>

翌日,他跑回《京城文艺》,跟章德宁一打听。</p>

长影厂的人已经在这守好几天了。</p>

长影厂虽然坐落于东北,但在这会儿,东北仍散发着最后一抹余晖,长影亦是领跑全国电影的顶尖制片厂。</p>

《白毛女》、《英雄儿女》、《冰山上的来客》、《开国大典》...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皆出自于长影之手。</p>

章德宁告诉江弦,上影厂其实也想掺和广播剧的事儿,不过就只打了个电话,明显没人家北影厂和长影厂的诚意足。</p>

江弦一哆嗦。</p>

居然同时被上三家抢上了?</p>

还挺有成就感的!</p>

话说广播剧这玩意很早就开始做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广播剧是《一万块夹板》,讲铁路工人修复铁路支援国家建设的。</p>

后面又陆陆续续出过《潘秀芝》、《小人书》以及《哈x滨之夜》,关于哈x滨的内容挺多的,后来还出过个《夜幕下的哈X滨》,评书版播讲,说书人是王刚。</p>

嗡嗡嗡以后,广播剧开始走向繁荣,《二泉映月》、《窗口》、《伤痕》、《珊瑚岛上的死光》、《项链》...播出后反映都非常强烈,后来更是得到了戏剧家曹禺和戏剧家协会的鼎力支持。</p>

没过几天,施文新就又找上了江弦。</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