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明明是我先的!(2 / 2)

老板姓陈,经营的是临县云锦街陈家书铺,名字唤作陈柏棠的,是本县有名的员外。</p>

他的书铺生意印售一体,已经做了二十余年,历经三次扩张,雇有拣字工四人,排版工两人,染印工四人,刻工七人,管事二人,伙计四人,又有本县茶楼酒馆共计一十二名说书人,每月从他那领润喉钱。</p>

企业雇员如此之多,自然是经营有方、生财有道,陈家书铺深耕当地市场,占据了临县出版行业半数份额。</p>

从乡下农家买给孩子的《武蒙要训》、《三式经》和《千字诀》,到大内秘书省编纂的、城中武馆用以教授学徒的《基础武学》系列丛书,乃至衙门的公告和手册,各行各业的传单广告,就没有陈家书铺不接的业务。</p>

更别提各种传奇话本、小说故事,更是卖得极其火爆。</p>

——近几十年来,有赖于朝廷一直将派遣官吏上城下乡教文识字作为国策推行,以求提升孩童的武蒙率,大齐文艺界也沾了识字率上升的大光,发展得那叫一个百花齐放,民间娱乐产品的需求量日渐增长。</p>

在诸多文艺形式中,陈老板极端痴迷闲书。</p>

都说真正的粉丝不会坐以待更,而是会去主动开他妈一个网站,用以开拓市场、培养受众,他用了十几年的时光,硬是在临县培养出了一個稳固的读者群体,也因此打出了名号。</p>

甚至都有邻近州县的臭码字的捧着自己写的书,不辞辛苦跑来投稿。</p>

陈柏棠毕竟是小县城的乡绅,见识有限,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产业已经悄然间完成了从印刷业到出版业的蜕变。</p>

他只是耐心地审阅每一份投稿,将优秀的内容印刷投放、给予作者润笔,小心呵护着每一个萌新。</p>

投稿的内容良莠不齐,这是常事。</p>

只是有一种感觉一直萦绕在陈老板心间。</p>

——他不是在针对谁,他只是觉得大齐所有的话本小说,无论是附近州县的投稿,还是从大城市传过来的爆款,似乎全都缺了点什么,让他觉得不太得劲。</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