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学有大哥每开一次演唱会,只要唱起这首歌,都要付给他版权费。(注1)</p>
像学有大哥这样一年开上百场演唱会的歌手,以《伤心太平洋》的传唱度,一年高低得唱個大几十次。</p>
即便一次几万块,一年单单版权费也要收个几百万。</p>
坐地收钱!</p>
歌神给我打工!</p>
另外,沈浪的发专计划已经定好。</p>
首专摇滚,重新定义华夏摇滚乐。</p>
那依首专新世纪音乐,在业内打响名声。</p>
个人二专R&B,化身华语RnB教父。</p>
个人三专、四专,民谣或者hip-hop,具体顺序暂时还没定。</p>
这几张专辑,根本没法塞入像《伤心太平洋》这样的苦情歌,沈浪不可能为了一首歌破坏专辑的整体性。</p>
等这批专辑发完再自己唱?</p>
咳咳。</p>
到时候人家原曲已经出来了,还怎么唱?</p>
何况,类似的苦情歌,不仅不是沈浪的好球区,跟他的个人形象也不太搭。</p>
太年轻。</p>
声线不合适。</p>
真自己唱,很难唱出那个味。</p>
别的且不说,就那句‘离开真的残酷吗,或者孤独的人无所谓’,跟他的形象反差就很大。</p>
真唱的话,很容易给人留下‘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印象。</p>
原歌词是指小齐哥成名前的独白,尝尽了孤单,却始终没有放弃。</p>
这一句,同样适用于张学有。</p>
1983年,无线电视台举办‘第二届新秀歌唱大赛’,两个年轻人,一个以大热姿态强势夺冠,另外一个航空公司文员却因紧张过度,灰溜溜的离开。</p>
前者是吕昉,那个文员是张学有。</p>
84年,张学有再接再厉,夺得首届香江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冠军,成功出道,签约宝丽金。</p>
他的前两张专辑都很顺利,销量一二十万张左右,但到了87、88年,风云突变,专辑突然卖不动。</p>
88年发行的专辑《昨夜梦魂中》只有几千张销量,然后,张学有整日借酒消愁,烂醉如泥。</p>
女友罗梅薇也跟他短暂分手。</p>
事业、爱情,双重打击。</p>
换而言之,张学有跟《伤心太平洋》的匹配度非常高。</p>
二十岁的沈浪,跟《伤心太平洋》的匹配度只有60%,堪堪达到及格线,而张学有跟《伤心太平洋》的匹配度至少是90%以上。</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