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都要来的。</p>
朱翊钧不慌不忙地问道:“刚峰先生出自海南琼崖岛。”</p>
“是的。”</p>
“那很清楚海岛以及海边的生活。”</p>
海瑞不知道朱翊钧问话的意思,但还是点了点头,“知道,非常辛苦。海岛多山少田,夏秋又多风暴大雨,运气一不好就一年的收成全无。</p>
出海打渔,也十分地辛苦。可是人也不能光靠吃鱼为生。拿鱼换粮食,附近都是一般的生景,谁给你换粮食?”</p>
海瑞絮絮叨叨地说着。</p>
朱翊钧点点头,非常赞同。</p>
“刚峰先生所言极是。海岛海边百姓,生活极苦。东南剿倭的胡部堂呈上来的奏章曾经提及过,官兵剿除的倭寇,有七成是浙闽粤三省的海贼,多是当地渔民或山民出身。</p>
生活艰难,苦无生计,于是就铤而走险,依附倭寇,为祸肆虐。”</p>
海瑞有点摸到朱翊钧的意思,“殿下的意思是把这些生计艰难的百姓,召集起来,用为工人?”</p>
“是的。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有口饱饭吃,有衣服遮体挡寒,一家老小不至于忍饥挨饿,什么苦都能吃。</p>
男耕女织,谁不想啊,可是你得给他们足够的田地。”</p>
海瑞涨红了脸,直着脖子昂然争辩道:“所以朝廷要抑强扶弱,打击豪强兼并土地,给贫苦百姓一条活路。”</p>
朱翊钧反问了一句:“有用吗?从汉武帝到现在,朝廷抑强扶弱上千年,抑住了吗?扶起来了吗?”</p>
看到海瑞还要争辩,朱翊钧笑着说道:“刚峰先生,今天我们不是争辩,只是讨论交流,探讨利国利民的举措。”</p>
海瑞看着有十二三岁孩童一般高的朱翊钧,一时愣住了。</p>
是啊,我干嘛要跟一个孩子争得脸红耳赤?</p>
有意思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