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十天之前,奥格莎已经对领风者拥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而她了解得越多,对领风者就愈发恐惧。
而恐惧又给她带来了无尽的迷茫。
和这种几乎没有缺陷的对手为敌,他们未来真的会有好下场么?
“唔...”奥格莎夫人有些头疼地揉了揉眼睛。
她也不敢往里深想,深想了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是徒增恐惧罢了。
她努力平复下心情,开始继续往下书写情报。
“祖安的经济情况...”
“祖安的科技情况...”
“祖安的军事力量...”
奥格莎一一书写着她在祖安的所见所闻
而和让她最为忌惮的领风者的“圣人政治”相比,领风者的经济成就、科技发明、军事建设,看起来就没那么重要了。
毕竟双城的经济和科技水平本来就足够发达,领风者接了皮尔特沃夫的盘,在经济和科技领域有成就也很正常。
而领风者的军事力量...说实话,抛开迦娜女神这个“核武器”不谈,就双城这块小池塘,常规军力建设得再好,在德玛西亚这样的老牌强国面前也是根本不够看的。
所以写到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的内容时,奥格莎的笔触始终是较为轻松的。
让她为之担忧的地方,还在后面:
“文化——”
“领风者在文化领域的威胁,让人不得不警惕提防。”
奥格莎直接在信里用上了“威胁”二字,表达她对领风者文化成就的担忧。
“尊敬的嘉文国王陛下,您或许会疑惑,虚无缥缈的艺术文化,只作娱乐消遣使用的小说、音乐和戏剧,真的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吗?”
“我的答案是,有。”
“甚至,根据我这些天来的观察,文化,和伴随着文化作品病毒式传播的思想,才是领风者最为可怕的‘武器’。”
写到这儿,奥格莎夫人就不禁想到自己随德邦使团成员,应领风者官方邀请,观看主旋律音乐剧《祖安奴工》后的反应。
这部音乐剧的情节完全取材于祖安奴工们的亲身经历,在剧情上讲究的就是一个还原现实。
按理说这种反映底层苦难的写实故事,对奥格莎这种久经考验的封建主义战士而言,应该是没有多少感染力的。即便看了,也不会有太多触动。
但奈何...这部音乐剧里的音乐,全是李维从他的“地球音乐库”里借鉴来的世界级名曲。
曲是传世名曲,为曲子献上歌喉的还是星籁歌姬萨勒芬妮。
于是,这部音乐剧当时把奥格莎都给看得泪流不止。
在剧中代表旧势力的武田斋藤被领风者消灭的时候,他们这個全部由德玛西亚贵族组成的外交使团里,竟然还有人忍不住鼓掌起立。
“文化作品对人思想的改造渗透之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回想起当时心中不由自主的触动,奥格莎愈发心有余悸。
“而最可怕的是,领风者还不只擅长通过主旋律音乐剧,这种严肃正经的文化作品来宣传他们的思想。”
“我们的李维会长除了是一个天才的作曲家,似乎还是一位高明的通俗小说作家。”
“他很擅长把严肃的主旋律思想掺杂进追求娱乐性的通俗文艺作品,并以此悄无声息地向读者输出领风者的政治正确。”
“比如说...”
比如说祖安最近出就推出了一部漫画,还有根据漫画同步改编推出的真人电影。
(没错,祖安有电影。别问,问就是海克斯科技)
电影的名字就叫《双城之战》。
故事内容是一个没有领风者存在的世界,祖安“未来”发生的故事。
剧本是李维亲自写的,而演员则来自领风者干部们的友情出演。
其中由金克斯扮演金克斯,蔚扮演蔚,凯特琳扮演凯特琳,希尔科扮演希尔科,维克托扮演维克托,梅尔扮演梅尔...
“平行世界,未来祖安,源自真人真事的情节推演。”
“如此新颖有趣,把娱乐性拉满的故事题材,我想就算是对严肃政治题材毫无兴趣的十岁小孩,都会有兴趣去看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
跟主旋律的音乐剧《祖安奴工》相比,这部商业化气息浓厚的《双城之战》,明显有着更加广泛的受众。
虽然对苦难有切身体会的这一代祖安人,其实更喜欢写实的《祖安奴工》。
但孩童、皮城人、外乡人,都明显更能接受娱乐性更强的《双城之战》。
“而《双城之战》看起来像是不掺杂政治的单纯娱乐作品,但实际上,领风者的意识形态就悄然深藏在这故事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它不仅存在,而且无处不在。”
这版本的《双城之战》其实是经过李维小幅改编,和原版有很多不同的。
原版说是《双城之战》,但它的真正名字其实是《奥术》。这个名字也更贴切些。
毕竟祖安和皮尔特沃夫作为工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业都市,全片却没有一个工人出现...这也很难说是《双城之战》,只能叫《金克斯寻亲记之双城风云》。
而金克斯作为前后两任祖安老大的养女,实打实的祖安小公主,她的个人遭遇其实很难真实反映祖安底层的苦难。
对此李维倒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