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治国就是治吏(1 / 2)

 大明官员选用,进士、举贡、吏员三途并用,都可以担任官员。</p>

进士容易理解,就是获得进士功名之后,拥有做官资格。</p>

举贡就是举人和贡生,举人是乡试考取而来,贡生分为岁贡、选贡、恩贡、纳贡,通常是生员贡监,在国子监学习后有任官资格。</p>

因此贡生通常和其他有任官资格的监生一起,纳入监生之中。</p>

而监生除了生员贡监之外,还有举人举监、品官子弟荫监、捐赀例监。</p>

这其中荫监又分为官生、恩生,和举人、贡生一样容易做官——</p>

这些人合在一起,并称举贡官恩。</p>

大明开国的时候,因为人才不足,经常有举贡出身的举人、监生担任高官。</p>

但是在科举高度发展的现在,早就以进士出身为主。</p>

其他出身的官员,在官场上会受进士排斥,难以升为高官,更别说得到廷推。</p>

所以对非进士出身官员六年迁转一次,袁可立觉得外面的反对声音不会太大。</p>

那些举人、贡生、吏员出身的官员,根本无法影响朝堂决策。</p>

唯一能发出些声音的,是他们之外的荫监——</p>

这些人同样不是进士出身,按这个制度需要六年一迁。</p>

他们本人的声音或许很小,但是他们的父辈,却多是朝堂大臣。</p>

不照顾这些人的情绪,会影响朝堂运转。</p>

所以袁可立就询问道:</p>

“恩荫文官,是否按非进士出身迁转?”</p>

“六年迁转一次,对他们有些苛刻。”</p>

朱由检对荫官并不怎么待见,否则也不会把节流第一刀砍向寄禄官员。好在大明的恩荫不是太多,不像宋朝那样泛滥成冗官。</p>

考虑到恩荫是对有功官员的奖赏,待遇不能太差,否则会让朝堂上的高级官员有意见。</p>

朱由检思索之后,说道:</p>

“获得文荫的,按非进士出身官员,六年迁转一次。”</p>

“获得武荫的,按武官五年一迁。”</p>

“现在文官武荫居多,可以让他们去兵部、锦衣卫、卫尉寺任职,五年迁转一次。”</p>

这是一个办法,但还是有点苛刻。毕竟不是所有的文官都能凭借功劳获得武荫,大部分文官的子弟,只能入监读书。</p>

所以袁可立请求,给这些人一条出路。</p>

朱由检苦思冥想,还真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从左宗棠被特赐同进士出身得到启发,说道:</p>

“如果非进士出身官员立下殊勋,朕可以特赐他们同进士出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