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王大官人的蛋疼一天(1 / 2)

 第一百六十二章王大官人的蛋疼一天

晚会一直持续到将近丑时,也就是后世的凌晨一点左右,这对于习惯早睡的大明百姓而言几乎是难得一见的,然而这一天是新年,与往年相比,南京的百姓以及达官贵人,不再是蹲在家里守着老婆孩子一起守岁,而是齐聚到正阳门外、秦淮河畔一边拍手叫好,一边期待着新年那一刻的到来……

持续到深夜的狂欢,王大官人却不得不早一些回宫了,因为明天必将是繁忙的一天,而他则必须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明天的到来。孤独的躺在乾清宫里,王大官人郁郁地想着,一定要找个暖被窝的……

本来早就到了王维自己定下的修身养精计划时间,但是这下半年繁忙的工作使得王大官人的计划无限期的延后,而且,这种事是要水到渠成的,王维也自认是个面皮薄的人不是……

第二天,元旦之后的迎春,也就是大明崇祯十九年的第一天,王大官人早早的起了床,先是一套军体拳,而后是一套太极拳,按照王大官人的说法,这就叫刚柔并济!而后洗漱沐浴,在许妍和王玲的服侍下穿上了冕服,此时天还没有亮。

王维面色肃穆的带着已经在等候的皇太子朱慈烺和长公主朱徽娖向太庙走去,一路上宫监们都肃立着,走过一段不短的路程,王维来到了一座宏伟高大的宫殿之前,殿额写着"太庙"二字。殿外的三重台基用汉白玉石栏环绕,月台御道正面依次刻有龙文石、狮纹石和海兽石。走过御道,进入大殿里,殿内一根根金丝楠木的圆柱支撑着整个气势磅礴的大殿,地铺"金砖",天花板及四柱,均贴有赤金叶。

殿内供奉木制金漆的神座,帝座雕龙,后座雕风。座前陈芳有供品、香案和铜炉等。两侧的配殿设皇族和功臣的牌位。到达太庙之后,便开始了繁复的祭拜过程。

在王维来之前,宫女太监们便将供奉于中殿的已故帝后牌位移至前殿,以待祭拜。等到祭拜之后,这些牌位会重新被放回中殿。

在一个老太监的指导下,王大官人带着太子和长公主进行了一套繁复无味的祭拜程序,看着挂在高处的朱元璋全身像,王大官人一脸的悲切,这是给累的……

随后,王大官人又到奉先殿再行祭拜,其表情之悲切已是到了无法言表的地步……

祭祀好朱家的祖先后,天空已经微亮,还没完,王大官人还有很多的事情忙。早在前一天,由尚宝司在奉天殿设皇帝御座,并设宝案于御座之东、香案于丹陛之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奉天殿内东西,这些陈设都坐南朝北。

拂晓时分的时候,锦衣卫陈设卤簿、仪仗于丹陛及丹墀,设明扇于殿内,列车辂于丹墀。仪式上有鸣鞭者四人,左右各二,均面北而立。教坊司在丹陛东西陈设奏鸣御用音乐的乐队,也都是面朝北。仪礼司设同文、玉帛两案于丹陛之东。

金吾卫设护卫官于殿内及丹陛,身着金甲的大汉将军从正殿丹墀一直排列到午门之外,锦衣卫则设将军于丹陛至奉天门外,明黄色的龙旗排列于奉天门外,都是东西各设一列。典牧所把平时豢养的仪仗专用的骏马排列于文、武楼以南,东西向。本来还应该有犀牛和大象,但是那东西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崇祯给废止了。

专门负责报时的司晨郎位于内道东,近北。专门负责纠查百官仪表言行是否整肃的纠仪御史二人位于丹墀北,内赞二人,位于殿内,外赞二人,位于丹墀之北,而传制、宣表等官员则位于殿内,俱东西向。

天色将亮,头通鼓——仪式正式开始,由一名教坊寺乐手敲击奉先门侧的大鼓,先击鼓框一声,再用双棰连续敲击鼓心,一重拍一轻拍,节奏由慢转快再由快转慢,鼓声由弱转强,再由强转弱,接着由另一名教坊寺乐手重击奉先门侧的大钟一声结束。听到鼓初严,身穿正式朝服的百官开始列队于午门之外。

二通鼓,方法和鼓初严相同,只是这时候,敲击鼓框,改为两声,表示鼓再严,第二次通知参与仪式的人员端肃,连续击打鼓心也改为两回,最后敲击钟声两响结束。听到鼓再严,百官由左、右掖门入,来到丹墀东西,朝北肃立。

三通鼓,击鼓、击钟、头尾处都改成三响。听到鼓三严,执事官来到华盖殿,王维早在这里穿戴好衮服龙冕,端坐于大殿御座之上。执事官向皇帝行五叩之礼,叩首毕,请王维移驾奉天殿。

王维启驾,教坊司乐队开始演奏“中和乐”。尚宝司官员手捧皇帝御玺走在王维前面,由导驾官作为前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