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品茗论道(1 / 2)

 第一百五十一章品茗论道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云栖寺始建于北宋,是吴越王为伏虎志逢禅师兴建的三座寺院之一,后改名为“栖真”。

此后寺院一直名声不著,至明弘治七年,当地连降暴雨,山洪突发,寺院经像随水漂没,荡然无存。

直到隆庆五年,这里才由一代名僧莲池重建。莲池,俗姓沈,名袾宏,字佛慧,明仁和(今杭州)人。未出家前是西湖一带极有文名的秀才,落笔成章,“每试必居高等”。三十二岁那年,他翻阅《慧灯集》时,失手打碎茶杯,忽而醒悟,于是“世相一笔勾销,作歌寄意,弃而专事佛”。在四川剃度后,他曾遍游全国各地,最后回到杭州,见云栖山水岑寂,便在此结茅居住,终日默坐,一日只煨粥一餐。并在身上挂了块铁牌,上书:“铁若开花,方与人说”八字。自从莲池到云栖之后,寺院重又复兴,规模宏大,隐然成为一方大丛林,莲池也因此被称为云栖大师,附近名贤大儒纷纷前来就教,明孝定皇太后还将其绘像置于宫中,礼敬有加。

莲池不但是华严宗的名僧,也是净土宗大师,被列为莲宗第八祖。他一生著作丰富,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对振兴明末佛教影响很大,与真可、德清、智旭并称明代四大高僧。

藕益大师本常年居于孝丰县的灵峰山上,为探寻莲池大师之足迹,这才每年都要来此修行,以期窥探莲池大师的意愿。

深吸了一口凉爽馨香的新鲜空气,品味其中淡淡的竹乡,王维本来略显浮躁的心情重新归于平静,既来之则安之。王维本来有些患得患失的心情,但想通之后,王维的心里便再也没有什么负担,就算藕益大师知道自己是天外来客又如何,自己仍然可以安稳的做自己的皇帝,再说了,就算是他宣扬出来,又有谁会信?顶多将自己看成是上天派来的……天子……

“化域空三界,门徒落四禅。”艾儒略望着一副对联念了出来,虽然是一个西方人,但艾儒略对汉学却一点儿也不陌生。他学识渊博,更是格外的精通汉学,甚至就连许多的大明人也远远不及,更有‘西来孔子’之称,其人学识可见一斑。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东方的诗句,但我仍然惊叹于东方人的聪明才智,短短一句话,渺渺数字便能将一幅幅美景描绘出来,而且其中饱含的哲理更是发人深省!”

“呵呵……汉学的魅力便是源于此,这是我们中华大地数千年来聪明才智的体现,是我们华夏祖先智慧的结晶。简简单单的一笔一划之间,不仅仅只是勾画出一个符号,更是勾画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灵魂!!!”王维此刻异常自豪的说道。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文字,使得我们有了传承文化的载体,使我们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膜拜的!

“这是海士所书?”王维看着后面的提款,不禁兴趣盎然的问道。

“这幅对联是陈卧子任浙江绍兴府司理,寻兼摄诸暨知县时,游览云栖寺所留……”藕益大师双眼微绽,似乎是想到了当年与陈子龙谈经论道的场景。

藕益大师这么一说,王维才恍然大悟,想起来,当初选定陈子龙为松江府知府的时候,王维特意查看了他的资料,陈子龙确实是在杭州当过官的。

‘有才就是不一样啊,一副对联竟然能也能写的这么富含哲理……’王维心中由衷的敬佩道,这样的对联什么的搁王大官人这里是无论如何都玩不转的。

……

“诸位,请……”一套闲云流水般的茶艺,被藕益大师演绎的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