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学东渐之大势(1 / 2)

 第一百四十四章西学东渐之大势

“你们多是我六艺学院之学子,也是朕的学生,亦或各省新秀,那也是朕的子民。今日西去,路途艰险,望各位一路保重,待他日归来,朕亲自为你们接风洗尘!!!”

望着眼前一个个年轻的面孔,想着此去万里迢迢,无边无际的大海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海盗、殖民者等**,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丧命,王大官人的心便有些沉重。但是凡事都不可能因噎废食,这些名义上的使者,事实上的留学生去西方是为了大明的将来!

虽然王维来到大明改变了许多的东西,但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就拿王维主持制造的火器来说,也曾在使用中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后来在各方的帮助之下才算是制造出来。甚至于王大官人还使出过开火枪馆的昏招,这一件件都深深的证明着一个人改变不了整个世界,只有点出火星,放出火种,才能燎原!而王维给自己的定位便是施放火种的人,而此刻火种已经放逐,只待燎原!!!

“学生定当不负陛下重望!!!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已经登船的众学子和领导人员高声回道,声音震慑住了整个港口……

看着远去的船队,王维矗立良久,直到海天的交界处再也没有船队的身影,王大官人才缓缓收回目光。运送留学生的船是郑家的大船,为了护送这批留学生,王大官人命令无敌君王号和新下水的六艘战船为他们护航,护送他们南下。在福建泉州,无敌君王号等七艘战船将会将护卫工作交接给郑家船队,由郑家一部分的武装船队护送这批留学生前往欧洲。

在这批船队出发前,艾儒略神父就已经派遣了耶稣会中国区的代表前面开路,以保证这一路的顺畅。本来按照艾儒略神父的意思,是打算现行派遣人员返回欧洲向教廷做申请,但是王维却没有同意,因为这一来一回就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王大官人可等不了这么久。无奈之下,艾儒略神父才跟王维商讨出了这么个方法。

至于这批留学生到达欧洲被不会教廷被当成异端给烧死,王大官人实在是没有那份儿闲心了,能做的他都已经做了,余下的就只能看留学生自己了。

……

没有时间留给王大官人操心,那边刚送走了留学生,这边王维就需要思考的是那个教堂学校开在哪里比较合适,是放在松江这个大明的对外开放的前沿,还是放在如今的大明都城南京。学校建在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这不仅仅关系着学校的将来,来华传教士的将来,那甚至会关系到整个大明的将来!。

艾儒略神父是比较倾向于将学校建在南京,因为南京毕竟是大明的都城,对于他们传教有着先天的优势。至于王维则是更倾向于建在松江这个大明的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一个人的视野对于他的发展很重要,视野的大小决定着成就的大小,如果学校建在松江,那么这个与外交流频繁的新兴城市会给每一个学子不一样的视野。但与此同时,王大官人又有一个担忧,松江距离南京有一段距离,学校建在这里不易管理和监督。

就这样,王大官人纠结了许久任然没有下决定。直到一天下午,王维在与美丽的玛丽小姐交谈并帮助她学习汉语的时候,不时的出神,引起了玛丽小姐的注意。当问清何事后,玛丽小姐用奇怪的眼神看着王大官人。开始的时候,被美女注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慢慢的王大官人感觉有些不对了,直到王大官人被看得浑身发毛,才忍不住发问。

“咳……亲爱的玛丽小姐,为什么这么看着朕,难道说,你对这件事有些什么看法?”王维向玛丽问道。

“尊敬的陛下,其实这件事很简单,既然您有这样的想法,那何不如在南京和松江各建一所教堂学校!您和艾儒略神父都会很满意,从而不会因此产生矛盾。”玛丽用怪怪的眼神看着王维,莫名其妙的说道。